近年流行單一麥芽威士忌,蘇格蘭、日本和臺灣等地的威士忌也受到追捧。回想十幾年前,筆者在澳洲讀大學時期,最早接觸的威士忌都是美國貨,像JimBeam和JackDaniel’s,一來是因為當時流行把波本威士忌混合可樂飲用,甜味和碳酸水令威士忌更易入口,二來當年流行的蘇格蘭威士忌如黑牌、芝華士形象比較適合上年紀的客群,波本威士忌比較便宜,深受年輕人愛戴。
帶有反叛意義
波本威士忌的誕生本來就帶有反叛的意義:本身以英格蘭移民為主的美國新大陸,人民普遍飲用蘭姆酒。十八世紀大量移民從蘇格蘭和愛爾蘭抵達美國,帶來釀造谷物威士忌的技術。1775年,英國殖民政府對蘭姆酒的制作原料糖蜜征稅,因而蘭姆酒被視作英國政府的剝削工具,主張獨立人士轉移采用本土材料制作威士忌來對抗英國政府。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英國出兵進攻爆發「獨立戰爭」,到了1778年,法國波本王朝路易十六宣布參戰,讓美國贏得戰爭并且獨立。為了表達對法國的敬意,1783年美國政府將肯塔基州東部地區改名為「波本」。1789年美國東部肯塔基州波本郡喬治鎮一名浸信會牧師以粟米為原料,制作蒸餾酒,并把酒放在有點燒焦的橡木桶中儲存,制成我們現在稱為「波本」(Bourbon)的威士忌。
波本威士忌吸引之處在于其濃烈的味道,是一種陽剛味十足的威士忌。亞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不久后,聯邦政府想對威士忌蒸餾廠征稅,此舉引起一眾威士忌生產商不滿,結果1794年賓夕法尼亞的業者于匹茲堡發動「威士忌暴動」,要求西部各州脫離聯邦。結果政府召集了13000名士兵鎮壓,寡不敵眾的威士忌業者只好投降。
為了逃避新稅項,業者紛紛把蒸餾廠搬到波本地區附近(諷刺的是波本郡當時禁酒,波本酒制作移到隔鄰的尼爾森郡),因為當時肯塔基州的法律仍然未完善,比較容易逃避稅款。肯塔基州的地質以石灰巖為主,當地水質含有豐富礦物質,屬硬水,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加速陳化速度。而且這里土地肥沃,適合栽種粟米,加上山區有大量白橡樹提供制作木桶原料,肯塔基十分適合制作威士忌。
視作藍領飲品
美國警匪片內,干探主角從口袋里掏出不銹鋼瓶子來喝一口的就是波本威士忌。傳統波本威士忌吸引之處在于其濃烈的味道,是一種陽剛味十足的威士忌,然而因這個原因,波本威士忌一直未能得到中產階級的青睞,被視作藍領的飲品。近年美國的蒸餾廠透過用不同谷物、改變陳化方式,推出新一代的波本威士忌,味道變得更細致,希望提升波本的地位。
喝膩了主流貨色,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