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類進出口商分會昨日公布了中國 2019 年 1-12 月酒類進口統計分析。
總體來看,葡萄酒進口市場那是一個字:難……
我們先來看看相關數據——
13 大葡萄酒進口來源國相關數據
就市場份額來說,澳大利亞、法國和智利占據壓倒性的地位,加起來占了 78.24% 的份額,將近 8 成;澳大利亞超越了法國成為中國市場進口量第 1 的來源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緊隨其后,市場份額都在 6% 上下;其他國家占比都在 1% 左右。
我們可以看出去年中國葡萄酒進口市場總體上呈下滑趨勢,各大進口來源國的進口數量和金額相比 2018 年都有所下降,除了阿根廷、格魯吉亞等個別國家。
1-12 月起泡酒進口來源國數據
去年全年起泡酒進口量和進口金額維持小幅增長。法國進口量小幅下降,但均價有所升高,目前法國起泡酒的均價依然是數倍高于其他國家。
排名第 2 的意大利進口額小幅增加,但均價有所下降,意大利與法國一起占了國內進口起泡酒的大部分份額,合計將近 83%。
2019 年 1-12 月烈酒進口情況
與葡萄酒不同,烈酒這邊卻是一片喜大普奔的景象,進口量和進口金額都一路增長。進口量 1.1 億升,同比增長 32%;進口額 16.0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4%,烈酒進口額占酒類進口總額(50.05 億美元)的 32%。
白蘭地、威士忌均穩定增長,利口酒延續超高增速。
【 酒百科總結 】
關注點 1:澳洲、法國和智利占大頭
從表中可以看出,澳洲、法國和智利這 3 個國家的進口總量遙遙領先,其中智利最高,達 15,400 多萬升。我們知道法國葡萄酒是中國消費者的老朋友了,過去一直在中國市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現在卻有些顯得后繼無力,那么澳洲和智利這兩個相對新興的進口來源國,到底有什么優勢呢?
澳洲的優勢
零關稅
2015 年中澳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后,澳洲進口至中國的葡萄酒關稅逐年降低,2019 年已實現零關稅。
知名品牌推動
典型的比如澳洲知名品牌奔富(Penfolds),現在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儼然是第二個拉菲的地位。這與澳洲品牌對亞洲包括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息息相關,澳洲很多品牌都有成熟的市場部門和品牌戰略,關于進軍中國市場,產區也有針對各酒莊的指導。這些運作增進了國人對澳洲葡萄酒的認知,反過來也鼓勵了澳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運輸成本相對低廉
相對歐洲和美洲,澳洲葡萄酒航運距離更近,風險系數更小,成本也相對較低。
葡萄酒的風格
澳洲葡萄酒大多奔放濃郁,與法國為代表的舊世界風格大不相同,在中國消費者中受到相當的喜愛。
智利的優勢
零關稅
2006 年中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2015 年葡萄酒進口實現零關稅。
性價比優勢
無論法國、美國、澳洲,葡萄酒定價都相對較高,智利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類似「薄利多銷」的策略。本身智利也有勞動力和規模化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定價較低凸顯性價比優勢。
法國為何跌下神壇?
無價格優勢
法國的高端精品酒比例較大,其價格必然居高不下。
另外,法國葡萄酒進口中國有 14% 零關稅,而競爭對手澳洲、智利都已經實現零關稅。
供需關系失衡
現在國內酒商想賣波爾多的話,找國內供應商進貨可能都比找酒莊要便宜,供大于求的局面由此可見一斑。多年來進口商攢下的法國葡萄酒實在太多太多,銷庫存還來不及,再進口法國葡萄酒的需求自然不怎么迫切了。
法國釀酒歷史悠久,各方面的制度規則已經非常完善,無論葡萄酒的品質、風格,還是生產銷售模式,變化的可能性都很小。既然如此,何必吊在法國葡萄酒這一棵樹上?
關注點 2:葡萄酒均價新西蘭最高、智利最低
新西蘭葡萄酒的均價高達 8.85 美元/升,比排名第 2 的澳洲還高了一大截子。為何如此?
產量少、成本高
新西蘭國土面積小,葡萄種植面積才 2.5 萬公頃,還不足波爾多(Bordeaux)的 1/3;作為著名的新世界產酒國,新西蘭的年產量才占世界的 1% 左右,自然物以稀為貴。
另外,新西蘭國土狹長,使得絕大多數葡萄園都容易受到海洋的影響,包括雨水問題和潮濕帶來的真菌病害問題等。而且新西蘭勞動力成本也高,種種原因導致了釀造成本高。
葡萄酒平均品質好
英國《獨立》雜志(Independent)評價說:新西蘭葡萄酒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平均質量」。
新西蘭出口葡萄酒以精品酒為主,幾乎沒有便宜量產的廉價餐酒。
關注點 3:進口葡萄酒連續 2 年下行的大趨勢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8 年,中國葡萄酒進口總量自 2014 年以來首次下降,而總額稍有上漲。而 2019 年則數量、金額「雙降」。
業內葡萄酒專家認為,隨著葡萄酒教育、文化的普及,中國的葡萄酒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理性」,不會盲目追隨大品牌,會逐漸懂得如何選酒,選擇也更加多樣化。
另外,近幾年來國產葡萄酒的發展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實,一間間精品酒莊的涌現,讓消費者看到了國產酒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在未來國產葡萄酒的優勢一定還會隨酒莊的發展、制度的完善而不斷擴大。
其實過去的 10 年中,雖然進口量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進口之后國內的經銷渠道、消費者的觀念和消費習慣等等并沒有成熟,整個產業還不甚穩定。下降勢頭可能還會在未來持續一段時間。
這幾年雖然表面「不景氣」,但未嘗不是給酒商和消費者一個停下腳步調整、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葡萄酒的機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