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誘人的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外國品牌商都使出渾身解數來推廣自家的葡萄酒。好的酒質固然重要,然而為自己的產品起一個入鄉隨俗、朗朗上口、引人遐思的中文譯名也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之舉。一個好名字對于品牌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如同一篇文章的好題目、好開頭一樣,能起到開門見山的作用。
一個好聽易記的酒名,就足以你的葡萄酒可以搶先奪得消費者的關注。好的酒名具有很強的識別和引導購買的作用,能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款四級名莊酒周伯通城堡干紅葡萄酒,我很好奇國外莊主也是金庸迷嗎?他是有多么懂中國啊。這款酒的法文名字chateau branaire ducru(伯奈爾莊園),中文名周伯通的來歷是出自這里:“周伯通”不但與“branaire-ducru”發音相近,而且給人一種逍遙自在的感覺,正好表現出此款佳釀之特氣派。
其實進口葡萄酒的命名和翻譯是有其營銷和傳播學上的規律可循的。以外文葡萄酒品牌翻譯成中文名稱為例,主要有三種方法,它們又代表三重不同的境界。
種方法是最常見就是音譯,這是重境界
這一種翻譯方式比較直接,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純粹音譯,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說并沒有什么含義,也難以有什么品牌聯想。音譯過來的酒名字數兩字,三字也可。不能超過四個字,超過四個字消費者很難形成記憶,如果再拗口注定是個失敗的名稱。
比如,大寶城堡實在是個聽過一次就不會忘的名字,從市場推廣角度上不是件壞事。可作為左岸圣祖利安村精致復雜,擁有超高聲望和悠久歷史的四級名莊,在同名某大眾潤膚露的廣告語“我跟我媳婦說:你也弄瓶貴點的啊。嘿,人家就認準大寶了。”深入人心在前的情況下,定位多少被拉低了。
第二種方法是意譯,此乃第二重境界
根據酒品外文名意思來翻譯,從意義出發,也可以適當美化,這種翻譯方法同種的音譯一樣,是最常見的兩種翻譯方式。
舉個例子,法國波爾多著名的二級酒莊chateau montrose翻譯成玫瑰山。其實就是把名字中的“mont ”翻譯成“山”, “rose”翻譯成“玫瑰”,合起來就是“玫瑰山”,但是“玫瑰山”的發音和“montrose”完全不同。
第三種翻譯方法是“音+意譯”,這才是譯名的最高境界
即中文翻譯的品牌發音既要非常接近外文的發音,同時字面意義還有和產品的定位相匹配。最成功的品牌莫過于醍恩的明星品牌tyrone被翻譯成藤域了。
藤域名字來源于希臘語“tyrone”。在藤域官網中我們看到,“tyrone”中間的字母r化身為一株葡萄藤蔓,庇護著葡萄美酒。前面“ty”是藤域的簡寫,也是藤域中文名稱的音譯。后面的one寓意著藤域城堡干紅在法國葡萄酒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和“tyrone”本身的“領主”、“統治者”之意不謀而合。一款酒名有如此好的意境,相信誰也不會拒絕。因此,從市場反應上看,藤域在全國市場每年有數十萬瓶的銷量,好的名字無形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三種翻譯方法在酒商的營銷實踐中都有應用,然而根據分析消費者們更容易接受的是第三種品牌翻譯方法:即音譯加意譯。原因很簡單:英文表音,中文表意。中國人看到中文品牌名稱首先會聯系到品牌的文字含義,而外文品牌經過音譯而成的中文品牌,其品牌文字可能并無具體含義。因此多數情況下,中國消費者更接受“音加意譯”的翻譯方法,這樣兼顧了發音上的近似,便于和國際接軌,同時做到了品牌含義和產品定位相匹配。
眾多優質酒品的中文譯名都是采取的第三種翻譯方式。比如:genese品系酒,“珍娜斯”既接近外文的發音,又有著“創世紀”的美好寓意。還有passion品系酒,“波松”非常接近外文發音,同時字面意思“熱情“還和產品定位相匹配,彰顯了波松釀酒師對釀酒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把美酒奉獻給廣大葡萄酒愛好者的無限熱忱。
綜上所述,用符合傳播科學的方法進行進口葡萄酒品牌翻譯,可以對占領市場份額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則可能給此款酒在市面上的宣傳推廣造成一定難度。
進口葡萄酒取名一直被多數進口商重視,但是真正把這件事提升到品牌和戰略高度層面,像醍恩酒業這樣做的紅酒企業卻為數不多。醍恩基于定位理論總結出“起名四要”對酒名翻譯很有幫助,在這里分享給大家:1、中文名應有助于產品定位;2、產生品牌反應;3、有利于傳播;4、有個性,避免混淆。
一個好的中文譯名,對葡萄酒真的是太重要了!再遇到進口葡萄酒取名的情況,對照“起名四要”外加第三種翻譯方式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新紅酒譯名有招,為搶占市場鳴鑼開道!
來源: 周琦 醍恩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