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累計進口葡萄酒15.8622萬千升,同比下降24.3%;進口額54.9633億元,同比下降15.8%。在“量額雙降”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發展態勢呢?進口酒會否出現行業性漲價?現在是否應該入手呢?小編走訪廣州市場期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研。
摒除歐餐,進口低端酒還有沒有操作空間?
2018年整個進口酒行業進口額基本持平,進口量大幅下滑,與歐餐酒的削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市場上的進口酒來源國中,西班牙是歐餐酒出口到中國量最大的國家,整體下滑20%。而從市場反映來看,歐餐酒的退潮非常明顯,產品價格逐漸向中檔拉升。
歐餐酒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消費分級的作用。在初步實現了消費普及之后,人們對于進口酒的追求開始從片面追求低價,轉向更高層次,個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消費需求占據了主導。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利潤太薄,經銷商放棄歐餐,開始轉向中高端市場。對此,廣州楓林酒業董事、威瑯諾酒業總經理薛宏才認為,在進口酒發展初期,歐餐酒被追捧是因為終端價格不透明,經銷商有足夠利潤空間。但現在,隨著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了解日益增加,渠道價格也越來越透明化,歐餐酒成為了低端的代名詞,沒有了利潤優勢,所以很多人舍棄歐餐轉向中高端產品。但是,這也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在廣州這樣葡萄酒消費較為成熟的城市,人們對于歐餐“不感冒”,但對于發展中的市場,歐餐酒仍然是“敲門磚”,具有市場“拓荒”的戰略價值。因此,對于歐餐酒,現在較為普遍的做法,主要還是看經營區域,不能一概而論!
從整個行業來看,雖然歐餐酒在成熟市場開始淡化,但其引導基礎消費、推進葡萄酒普及的作用還在,尤其是內地市場,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
中檔價格帶在拉伸,能拉伸到多少?
隨著歐餐酒在主銷區市場的退潮,中檔價格帶的產品日漸豐富,價格也一再攀升。據了解,進口酒價格攀升有一部分是上游源頭的問題。2018年的澳洲、法國等主要出口國,由于受到自然災害、通貨膨脹等眾多因素影響,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普遍提高了價格,漲幅約在10%左右。
但更重要的還是在中國市場上,家庭休閑消費的興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圳凌風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喬淑金介紹說,在深圳,家庭或者休閑消費在葡萄酒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歐餐酒,而是尋求更高品質的追求,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不再迷信大產區,一些主產國的小產區葡萄酒很受歡迎。其二,不再片面追求價格,而是開始嘗試中高端,口感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標。其三,價格帶的升級,零售價150元左右的進口酒占比越來越重,刺激著葡萄酒消費。
中檔價位進口酒的范圍是很寬的,一般來說,80~300元價格帶最為合理,既能體現出進口酒的品質,又保證了經銷商的利潤,可能會是未來的主流價格帶。
跨行業進入,進口酒“全民皆商”!
小編跟廣東很多酒商老板交流過程中發現,相比起發展傳統酒商,他們更加關注跨行資本或者具有跨行業資源的人才,汽車4S店、地產樓盤、酒店里面的服務員部長等。一位酒商介紹說,他發展酒店里面的服務員部長成為經銷商,雖然年銷售額只有60來萬元,但銷售利潤卻相當于傳統酒商賣出200萬的酒,而且規避了在返利、壓價等方面的扯皮,做起來非常省心!
進口酒由于很難做到垂直銷售,很多時候要依賴于團購商和散商,因此,其基數很大。而很多購買進口酒的人,轉而又把酒賣給了親戚朋友,如此進口酒觸發了“全民皆商”的連鎖反應。對于這種現象,現在很多酒商都設立了“合伙人”模式,借助人脈資源,大幅提升了,保障了企業發展所需利潤。
從進口酒商的經營模式來看,傳統分銷商是必不可缺的,這些除了能帶來穩定的銷量外,也是打造品牌的必需條件。而跨行人才招攬,伴隨著葡萄酒的消費普及,借助“合伙人”模式,提升社會效應和影響力,進口酒已經開啟“全民皆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