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羅羅(Barolo)與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是意大利最具傳奇色彩、最著名的兩款紅葡萄酒,它們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以高單寧著稱。他們都產自皮埃蒙特,采用內比奧羅(Nebbiolo)葡萄酒釀造,一個被稱為意大利酒王,一個被稱為意大利酒后,這兩個款酒又有怎樣的區別呢?
【發展歷史】
巴羅羅產區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早在中世紀就已打響名聲。19世紀中葉之前,巴羅羅是甜葡萄酒。巴羅羅釀酒葡萄在10月下旬成熟,收割時氣溫穩步下降。等到了11-12月,氣溫變得越來越冷,此時發酵著的葡萄酒受溫度影響,便停止了,酒中也殘留了相當數量的糖分。19世紀中葉,Grinzane Cavour 的市長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邀請法國釀酒師Louis Oudart到巴羅羅地區改善當地葡萄酒的釀酒技術:讓葡萄酒的糖分完全發酵,制作成全干型葡萄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代現代巴羅羅。
與巴羅羅風格相近的巴巴萊斯科,在19世紀末以前不怎么引人注意。直至Domizio Cavazza先生,投入許多心思將先進的種植、釀酒技術引入巴巴萊斯科,大大提高了巴巴萊斯科葡萄酒的質量。現今一提到巴羅羅,定會想到巴巴萊斯科。
【生長環境】
巴羅羅和巴巴萊斯科均坐落在皮埃蒙特東南部的朗格丘陵上,雖然兩地距離相近,但其地形還是略有差別的。巴羅羅處在300-500米的丘陵地帶,處在偏北,氣候較為寒涼的地區,葡萄不易成熟,其口感粗獷質樸,巴巴萊斯科處在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地帶,地勢較低,土地肥沃,產出的葡萄酒則更為細致優雅。高質量的巴羅羅釀酒葡萄通常種植在鈣質黏土的斜坡和向山坡的土壤上,才能產出優秀的葡萄酒,因此其年產量不高,只有巴巴萊斯科的1/3,這也是它們很大的區別。
▲巴羅羅與巴巴萊斯科分布圖,圖見水印(注:巴羅羅又譯為巴羅洛)
【風格特點】
巴羅羅和巴巴萊斯科都很強勁,用內比奧葡萄釀成的葡萄酒帶有獨特的柏油香和玫瑰香,此外,酒中還帶有甘草、紫羅蘭、皮革、巧克力、西梅和黑無花果的香氣。這些味道會在口腔中如波濤洶涌地彌漫開來。
但兩者的風格特點略有不同。巴羅羅是100%內比奧羅釀造,這種紅葡萄單寧高,酸度高,但顏色非常淺。生長在如此高海拔的葡萄成熟緩慢,因能夠形成酸櫻桃、草藥的芳香,有時帶有干花的香味。在最好的年份,葡萄酒的酒體飽滿,酸度高,單寧高。經過陳年的巴羅羅單寧得以軟化,復雜度也會進一步提升,產生松露、焦油和皮革的香味。
▲夏桑園巴羅羅紅葡萄酒
巴巴萊斯科生長在海拔較低的葡萄園,所以比巴羅羅成熟得更早,果味更加濃郁,而芬香略遜。巴巴萊斯科的葡萄酒通常表現為寶石紅和石榴紅色,酒款香氣以覆盆子、櫻桃或野生櫻桃的果香為主,配合紫羅蘭的花香以及丁香、肉桂的氣息,陳年后的風味將更加復雜,呈現出豆蔻、月桂葉、烤榛子、干玫瑰花瓣、皮革、皮毛、森林地表等氣息。
【釀造技術的發展】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未經過15至20年陳年的巴羅羅和巴巴萊斯科是難以入口的,酒中的丹寧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陳年才能變得柔和。如今想要喝到優質的巴羅羅和巴巴萊斯科,再也不用等它們慢慢慢慢慢地陳年才能喝上一口了。為適應現代口味偏向于買后即飲,軟滑可口的葡萄酒這一趨勢,釀酒師們開始發明軟化丹寧的釀酒技術,引進控溫罐,加快發酵,減弱丹寧的苦澀味。根據法律,巴羅羅必須經過3年的陳年(橡木桶中陳釀18個月);而巴巴萊斯科時間較短,經過2年的陳年(橡木桶中陳釀9個月),便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