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葡萄酒和烈酒品鑒會的人都會知道,桌面上必定會擺著一個個吐酒桶。很多人在品鑒葡萄酒和烈酒的時候吐酒,是為了保持清醒,從而更好地評價一款酒。
但是,我卻建議你品鑒葡萄酒和烈酒時,不要去吐酒。而且,你有沒有發現,一般大家在品鑒啤酒的時候是不準備吐酒桶的,你有想過為什么嗎?
1、盛行于酒圈的吐酒,到底是什么?
吐酒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喝酒喝到吐,而是把酒過一下口但不入喉,隨后把酒吐掉的行為。
很多人估計都會想,吐酒真的是太浪費了!但是這在葡萄酒圈子里卻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喜歡喝葡萄酒的人不一定酒量就很好,如果喝醉了還怎么品酒呢?所以,為了減少酒精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保持更好的品酒狀態,很多人都會在品鑒會上選擇吐酒。
很多葡萄酒專業人士都認為,吐酒并不會過多影響我們對葡萄酒的品鑒判斷。人的舌頭可以感知到酸、甜、苦、咸這 4 種味道,其他的諸如草莓、紫羅蘭、蘑菇、香草等香味或氣味是由鼻腔感知到的(酒液中的香氣分子會蒸發,進入鼻腔),而單寧的收斂感、酒體的輕重也是酒液給口腔神經帶來的感覺。也就是說喉嚨并沒有過多地參與到葡萄酒風味感知這一過程中來,吐不吐酒也就沒所謂了。
2、吐酒這件小事,也有方法和技巧
吐酒不是隨便吐,想吐就能吐!簡簡單單一個吐酒動作,還得掌握方法和技巧。
首先,你要確保酒液已經接觸到口腔的全部部位。先喝一口,讓酒液滑過整個舌面,然后用舌頭攪動酒液,讓其充分接觸整個口腔,最后把口中微溫的酒液吐掉。因為舌頭的尖端對甜味敏感,舌中部對咸味敏感,舌兩側對酸味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而牙齦主要能探測到的是單寧。如果只是隨便喝一口就立馬吐掉,誰能保證你可以充分感知到葡萄酒的風味呢?
其次,吐酒的時候要防止酒液濺出來,姿態也要優雅得體。先確定吐酒桶的位置,將頭伸到吐酒桶的上方,頭微低,抿緊雙唇將口中的酒液沖著桶沿吐出去。吐酒時不能用力過猛,這樣酒液很容易濺出來,也不能輕飄飄地不用任何力,如果酒液沿著下巴流下去就尷尬了。
3、為什么品鑒葡萄酒時,我不建議你吐酒?
相信大家一定有這樣的感覺,葡萄酒吞下去跟吐出來還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以下 3 個方面:
(1)相比于將酒吐掉,吞下酒液時葡萄酒的風味香氣變得更加明顯;
(2)酒精給我們帶來的灼熱感主要由喉嚨來感知,吞下酒液有助于我們判斷這款酒的酒精度是高是低;
(3)余味是判斷一款酒好壞的標準之一,品質良好的葡萄酒余味悠長、復雜、令人愉悅,而吞下酒液時顯然對余味的感知會更加強烈。
所以,在品鑒葡萄酒時,盡量不要吐酒。在參加一個較大型的品鑒會時,可以先做好功課,查清都有哪些酒款,然后直奔目標,而不是品鑒會上的酒一款款都喝過去。喝目標酒款時,也需要控制性地少喝點,這樣可以減少醉酒的概率。
4、為什么品鑒啤酒時,不需要吐酒?
或許有人會覺得品鑒啤酒時不用吐酒是因為它酒精度低(大部分啤酒的酒精度都不會超過 5% ABV),不會輕易喝醉。但是有些精釀啤酒的酒精度也不低啊,有 12-13% ABV。
其實喝啤酒不用吐酒,最關鍵的原因不是因為它酒精度低,而是因為它有二氧化碳氣體,含有大量升騰的氣泡。
當你在喝啤酒的時候,啤酒中的氣泡會迅速爆裂,氣泡爆裂時不僅會刺激口腔,帶來強有力的殺口感(這時候味覺、嗅覺的感知能力或許就沒那么靈敏了),酒液中的香氣分子也會隨著二氧化碳氣體的升起而跑出來。如果將啤酒吞入喉中,酒液中的香氣分子也會隨著二氧化碳氣體的升起而跑進鼻腔,讓我們更好地感知啤酒的香氣,也不會讓香氣分子隨著二氧化碳氣體的沖力而迅速消失。
所以,在品鑒啤酒時基本上沒人會準備吐酒桶,都是直接喝下去的。
5、為什么品鑒烈酒時,我不建議你吐酒?
在品鑒烈酒時吐酒的人應該更多,諸如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金酒(Gin)、朗姆酒(Rum)、龍舌蘭(Tequila)等烈酒,酒精度一般在 40% ABV 左右,人很容易就醉了。為了不失態,大家也會主動吐酒啊。
但是,品鑒烈酒時推薦的做法是將酒吞下去。適合用來品鑒的烈酒都是口感較為柔順、風味細致復雜的。如果是口感簡單的烈酒,一般只作為餐后酒來助消化,加冰、加水或者搭配其他食物都隨意。一款口感復雜的烈酒,最好是純飲,酌一小口,用舌頭攪動酒液,吸入點空氣,再吞下喉嚨,細細感受其柔順度、風味復雜度和酒精給喉嚨帶來的灼熱感,才是王道。
吞下烈酒,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到烈酒的余味。而烈酒最大的區別可以在余味中體現出來。一款品質良好的烈酒余味悠長、怡人且消散得很慢,品質較差的烈酒則酒精帶來的灼燒感最重,還帶有煤油味。風格清淡的烈酒余味明澈、簡單、消散得快,風格濃郁復雜的烈酒余味持續的時間可以達 1 分鐘或以上,而且期間會顯示出一系列不同的味道。
酒友吐槽區
品鑒會上不吐酒,“一杯倒”的人怎么辦?除了帶點餅干、帶瓶水去,酒友們還有更好的“解酒”妙招嗎?
紅酒百科全書,中國領先的葡萄酒新媒體,微信公眾號:wiki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