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蔡夢藜
多家內地或香港主板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國產葡萄酒企業近期密集推出2017半年報。
WBO將他們的業績整理成表,以此分析國產葡萄酒主流企業的成績、動作,以及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新趨勢。
表N 14家葡萄酒公司半年業績排行
表N 14家葡萄酒公司半年利潤排行
1 “張長威”三強業績穩中有升,中小型酒企日子不好過
張長威三強業績穩中有升,“船小好調頭”的中小型酒企卻分化明顯。
通天酒業、伊珠股份、西部創業(葡萄酒)、原歌酒莊、太陽谷、法塞特酒6家企業的營收均出現了下跌。其中太陽谷下跌42.96%。通天酒業下跌59.4%,法塞特酒下跌高達68.71%。
利潤則更難看!除張長威以外的11家上市與掛牌酒企中,有8家企業的利潤在縮減。4家企業虧損。其中原歌酒莊的利潤跌幅高達1,616.13%。
為何體量小的企業反不如體量大的酒企過得好?WBO認為:這在于中小型酒企不像“張長威”那樣有強大品牌力,根據地市場也不如老牌企業穩固,導致無法抵御大環境影響及進口葡萄酒大規模“入侵”中國市場的結果。
2 巨頭:調結構 + 國際化
那么,國產葡萄酒“三巨頭”是如何管控風險的?
從去年開始,張裕和中國食品酒品類便一直在大刀闊斧地調整產品結構。譬如張裕集中火力在商業大單品上的加碼(即將推出升級版解百納、螺旋蓋版醉詩仙),以及中國食品酒品類板塊主動縮減長城葡萄酒中低端SKU,大力推進長城新五星。
其次,三家企業也始終在利用自身實力,積極進行“全球化”。如張裕今年在智利成立公司,并以此為平臺收購智利貝斯酒莊下屬三家從事葡萄酒業務的子公司。
而中國食品酒品類板塊則是繼續“押寶”中糧名莊薈,并將著力在未來提升該部門毛利率。
威龍股份早在去年就在澳洲收購了葡園,用于優化產品原料。同時,張裕半年報也提出將積極探索建立海外葡萄原料基地新模式,擴大海外葡萄基地面積,增加和優化原料供應渠道,努力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原料質量。
可以見得, 有實力者“走出去”,通過國際化來對沖進口葡萄酒的沖擊,如今已經較為普遍地發生在了中國葡萄酒企業的身上。
3 通葡賣了4.72億元,去年旗下子公司賣洋河系列賣了3.62億元
2017年上半年,通葡股份營收大增101.39%,一舉超越威龍股份,業績緊隨張裕、中國食品之后。
為何會如此?報告顯示:這源于通葡股份控股子公司九潤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營收增加。而九潤源是一家以銷售白酒為主的專業性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
該報告并未顯示九潤源的銷售情況,但參見通葡股份2016年度報告,九潤源的產品中,古井貢、勁酒、習酒、四特幾個白酒品牌營收均在千萬元以上,洋河系列更是高達3.62億元。而通化系列葡萄酒的營收均在幾百萬元區間。
也就是說,通葡股份的營收增長,很可能更多在于旗下電商公司的白酒流量。
(本文由WBO原創并獨家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