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僅一字之差,在外行人看來似乎只有顏色不同而已,然而事實卻遠不止于此。從釀造到成品展現再到配餐,兩者都不一樣。想要學會品酒,了解以下這些差異可是基本:
1、由不同的葡萄品種釀造
幾乎所有市場上的葡萄酒最初都是由歐亞種葡萄(Vitis vinifera)釀制而成。《葡萄品種志》(Ampelographers)認為,第一種葡萄(即歐亞種葡萄)是紅葡萄,后來天然突變產生了第一批白葡萄。
例如,黑比諾(Pinot Noir,紅黑葡萄),灰比諾(Pinot Gris,粉紅灰色葡萄)和白比諾(Pinot Blanc,白葡萄)都擁有相同的DNA。
通常來說,紅葡萄酒是用紅葡萄(黑比諾,赤霞珠等)釀造的,而白葡萄酒則是用白葡萄(霞多麗,灰比諾等)釀制而成。
白葡萄品種中含有大量的淺色黃酮類物質,一般會呈現淺綠色、黃色、稻草色甚至帶有淡灰色。紅葡萄品種中往往帶有更多的花青素,從而呈現出紅色或者紫色。
需要注意的是,葡萄中的色素一般存在于果皮之中,因此果肉大多呈現淺色甚至無色,這也是為什么也可以用紅葡萄來釀制白葡萄酒(只有極少數的葡萄果肉帶有顏色)。
2、帶皮 VS 不帶皮發酵
采摘葡萄并前往酒窖進行釀酒時,釀酒師們會采用不同的工藝釀制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在于是否帶皮發酵。
紅葡萄酒帶皮發酵,因此果肉和果皮一般會一起放入發酵罐中進行果皮浸漬和色素提取,同時葡萄汁的發酵過程也會一同進行。
而白葡萄酒幾乎從不通過浸皮來提取色素。采摘后,它們一般會破皮壓榨,并在發酵前將果汁與果皮分離開來,因此白葡萄酒的顏色大致就是果肉呈現的顏色。
當然,紅葡萄酒也不一定總是帶皮發酵,有的會選擇在發酵前快速萃取色素,例如利用高溫差法快速加熱葡萄汁并促進色素的提取。有時白葡萄酒也會進行數個小時的短暫浸皮過程,來提升風味濃度和顏色強度。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白中黑香檳(Blanc de Noirs),它由紅葡萄釀造而成,其制作方式與白葡萄酒相似,即去皮發酵,最終成為看起來像白葡萄酒的葡萄酒。而白葡萄酒有時也會帶皮發酵,用這種技術釀造的葡萄酒被稱為橙葡萄酒,它們的味道和紅葡萄酒很相似而且會有單寧感。這種技術非常罕見,釀出的葡萄酒與眾不同。
3、不同的陳釀方式—橡木桶 VS 不銹鋼罐
紅葡萄酒以其柔軟、豐富和天鵝絨般的口感聞名,而白葡萄酒則以其高酸、花香和純正的水果香氣而聞名。為了達到它們各自的效果,釀酒師采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釀酒方法。
氧化通常會使葡萄酒失去花香和水果香氣,以換取復雜的香氣、堅果的口味和更光滑的質感。使用橡木桶釀制紅葡萄酒可以使葡萄酒和氧氣接觸,使口感柔化。橡木桶一般都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烘烤,因此會賦予紅葡萄酒更多的榛子、香草、咖啡等風味。另外,橡木桶含有水解單寧,在陳年時會溶解于酒液,可以幫助葡萄酒中的原始單寧進一步柔化。
而為了減少白葡萄酒和氧氣接觸,釀酒師通常使用不銹鋼罐,從而保持其果味和花香味。白葡萄酒本身較清淡,過重的橡木味反而會掩蓋它的清香。而且白葡萄酒中較少含有單寧,因此基本不需要通過和氧氣接觸來柔化。當然,也有像霞多麗(Chardonnay)這樣的例外(通常它們沾染了橡木桶上的單寧后,口感會變得更加豐富)。
4、不同的香氣和結構
由于釀造方式和葡萄品種的差異,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自然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香氣和結構。
(1)香氣
雖然無法一概而論,但一般來說,紅葡萄酒會有一些漿果香氣,包括草莓、櫻桃、黑醋栗、黑莓等。還有類似香氣包括草本植物、煙草和皮革香氣,它們同時也給葡萄酒增加了香氣的層次和機構。
至于白葡萄酒則更多的是柑橘和一些木本水果(如蘋果、梨)的香氣。味道強烈的還會有番石榴、芒果和菠蘿等異國情調的熱帶水果香氣。有一些白葡萄酒還會有礦物質味。飽滿型的白葡萄酒可能會有奶油、堅果等二類香氣。
(2)結構
結構的概念很難定義。從本質上講,它指的是葡萄酒各元素之間的關系,這些元素決定了葡萄酒在口中的感覺—是爽脆、清新還是柔和,光滑還是尖銳,酒體重還是輕。
除了色素,紅葡萄皮還為葡萄酒提供單寧。不只是葡萄皮,其實在很多植物中都有這種收斂性酚類化合物,體現為澀味。單寧作用在于幫助構建紅葡萄酒的骨架,并且助于保存紅葡萄酒,使其更具陳年潛力。
由于白葡萄酒多去皮發酵,所以單寧對其影響不大。酸度才在白葡萄酒的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角色。葡萄酒中含有三種主要的酸—蘋果酸、酒石酸和檸檬酸(它們在白葡萄酒中比紅葡萄酒更明顯)。這些酸組成了白葡萄酒的酸味和清爽口感,突出了葡萄酒的基本風味,并有助于它搭配食物(有點類似于調味時擠一點檸檬汁)。
5、搭配不同的食物
傳統的搭配觀念是白葡萄酒搭配較清淡的食物,如海鮮和蔬菜;紅葡萄酒則搭配口味較重的肉類菜肴。
這種搭配原則是有其依據的。雖然不具有權威性,但也是出于對不同風格的葡萄酒如何與食物中各種成分(如脂肪,鹽,糖和酸度)相互作用的直觀理解。這種搭配的關鍵在于口味匹配和互補。在大多數情況下,傳統的“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就符合這一基本原則。
不過這種搭配也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食物該搭配哪種葡萄酒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食物的制作方式。比如燒烤的魚肉和雞肉就可以搭配酒體輕的紅葡萄酒。
和很多其他學科一樣,在破壞規則之前必須先理解規則。充分理解了食物和酒相輔相成的原理之后,才能更快更準確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搭配。就像充分了解了自己和對方才能更清楚地判斷彼此是否合適。
尋找最佳搭配往往不會一蹴而就,中間總會有曲折和插曲,不過別輕易放棄,每一次的試錯不也是在為下一次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