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姜太公(姓呂名尚)被分封到齊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名叫華士的人,他認為一個高尚的人不應該臣服于天子,不結交諸侯,當時人們對他這一說法很贊同,都稱贊他是一位賢明的人。姜太公派人請他三次都沒有來,就命人把他處死了。
周工(周武王之弟,輔佐成王為政)問:此人是齊國的高士,為什么要殺了他呢?
太公回答:不服從天子,不結交諸侯的人,我們還能將他臣服與他結交嗎?凡事君王無法臣服,不與結交的就是上天要遺棄的人,召三次而不來,就是叛逆的人,如果還認可他,使他成為全國的效仿對象,那后果會怎樣呢?(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諸葛亮如果第三次不出山...)
無獨有偶,少正卯(魯國大夫)與孔子是同一時期的人,孔子的學生曾受他言論的誘惑,多次擅自離開學堂,孔子做大司寇的時候,就判處少正卯死刑。
子貢問道:少正卯是魯國名仕,老師您殺了他不覺得有過失嗎?
孔子回答:人有五種最惡,比盜竊還要嚴重。第一種是心思通達而為人陰險;第二種是行為怪癖而屢教不改;第三種是言辭虛偽能動人心;第四種是記取非義多而廣博;第五種是順應錯誤而認為理所當然。少正卯同時具有這幾種罪惡,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殺。
這兩件事,古人曾有所評論:小人沒有過人的才能,就不可能亂國。假使有才能的小人能聽從指揮,對國家不一定沒有好處,而少正卯煽動迷惑孔子弟子,想在聲譽上壓過孔子,孔子會和他共事嗎?孔子狠心下手,也不止為此,更是為后世以學術殺人樹立了典范。
華士也許徒有虛名不可用,少正卯好像很有用,實際上也不可用。憑借口才而心術不正的小人,凡事賢明的君主都會殺他。
對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