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是一個先期容易,中期較難,后期發力看“前期積累”。只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開店并非難事,為什么中期較難?
因為開店初期,朋友、親戚、熟人都會來捧場,看銷售額是一片欣欣向榮,但捧場兩三次后,如何保持重復購買或者新客戶開發,促銷、營銷如何操作,客戶消費體驗如何改進,客戶滿意度如何提高都是接踵而至的。
開店后期是否可以做成連鎖或者直營分店體系,都是需要前面踏實的積累、緊跟市場變化、以及核心競爭力的塑造與保持。
01 開店籌劃
在決定開家酒類專賣店后,涂總對于開店之前的工作環節預估如下:
1、專賣店的總體構思
2、專賣店的選址
3、雙重確認找到的店面是合適的
4、裝修店面,進貨、前期宣傳籌備
5、試營業與節流
6、總結、確認品類
7、新客戶的開發與維護
涂總對于店面的構思是經營一家長久(誠信)并可持續性發展的酒類專賣店,他的構思如下:
1、現有客戶資源幾乎為零,涂總會逐步建立自己的人脈關系,因此專賣店的目標客戶以團購客戶為先,逐步發展零售客戶
2、建筑面積60-80平米,臨街與否不做硬性要求,交通便利,房租合理
3、經營的產品以中、低端(價格)占75-85%、高端占15%-25%
4、裝修風格采用“突出品牌、簡單明了、布局合理、和諧唯美”的裝修風格
5、財務預算(啟動成本、每月追加投入、盈虧平衡點)
6、店鋪所在區域的中短期行政規劃政策了解和時時關注
7、店鋪的“水電煤網衛”齊全,清楚店鋪周邊的競爭對手數量、質量、經營定位及附近的鄰居商家的類型。
涂總經過反復的推敲和分析確認了自己的構思后,開始合適店面的尋找,雖然找鋪面有三寶“房產中介、同城網站、熟人推薦”,但想找到自己心儀的鋪面還是需要自己腳踏實地的去找。
最終,經過2個月的尋找和洽談,涂總終于找到了一條輔路(主干道旁的小路)的臨界店鋪,雖然是輔路,但是面積、位置、交通和房租幾乎都與預期的接近,最重要的周邊的建筑群和配套設施都是3年前開始的,未來5年內不會經歷搬遷與再次規劃調整等變化。
雖然這樣的店鋪看似接近完美,涂總還是與房東談好了2周的給出最終回復,這2周涂總從上午至晚上連續幾天不間斷的在店鋪附近蹲點觀察,涂總對于這樣的店鋪不心動嗎?為什么不馬上簽合同確認?
涂總想通過觀察再次確認這個店鋪是否有潛力可以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酒類專賣店”的夢想。
涂總觀察的內容如下:
1、經過輔路的人流多是步行還是乘坐交通工具?
2、主路經過輔路與輔路經過主路的人隨身(手)攜帶的是什么?
3、從輔路到主路和從主路到輔路的每天人流高峰時段有幾個?高峰時段的人流各是多少?
4、周邊的鄰居店鋪顧客類型是?
5、周邊鄰居店鋪的入店消費高峰期多出現在哪個時段?
經過2周的持續觀察,涂總最終確認了這家店鋪就是較為理想的選擇,隨后和房東簽定了為期3年的租賃合同。
“突出品牌、簡單明了、布局合理、和諧唯美”的裝修風格,雖然涂總的店鋪計劃銷售的產品過半是進口葡萄酒,但是在“突出品牌”方面(門頭主燈箱、臨街側燈箱,店內主背景墻、 冷柜廣告位等),涂總選擇用區域知名白酒品牌作為突出品牌。
涂總的選擇原因:區域知名白酒品牌自帶較強的引流效應,可以幫助新店盡快聚集人氣,另外區域知名白酒品牌比合作的進口葡萄酒品牌在營銷方面的物料有較多的支持。
“簡單明了、布局合理”是涂總的店鋪,涂總沒有采用傳統的布局“入門正對主品牌,左手主推近收銀,右手跑量立雞群”,反而是收銀臺正對大門,左手邊的產品以團購客戶喜愛的產品為主,并按照產品類型,零售價格分門別類,右手邊的產品以零售客戶喜愛的產品為主,與左手邊的產品分類方法大致相同。
“和諧唯美”主要體現在:裝修時選擇的主色調與配色系不超過3種,暖色風格搭配木制裝修耗材,由正門至主背景墻,裝飾的羅列分布與布局的緊密程度逐漸增加等。
接下來就是要考慮選擇產品和財務預算,產品除了既定的區域白酒品牌(中端、中高端),涂總確認了30款進口葡萄酒,30款葡萄酒涵蓋了甜型與干性,干紅、干白和起泡酒、5個不同國家產品、零售價位從39至3000元每瓶。
財務預算是關乎開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財務運作最需要謹記的有三個原則:“開源節流,有十用三,單單相符。”財務預算最需要注意的由三個方面:“啟動成本、每月追加投入、盈虧平衡點。”
啟動成本包含:房租、裝修、轉讓費、貨架道具、員工薪水、工商稅務費用、水電煤網衛、首批定貨成本(包含運費)、倉庫租金(因地制宜)、雜費支出(公關應酬,禮品等)。
每月追加投入包含:員工薪水、工商稅務費用、水電煤網衛、補貨成本(包含運費)、倉庫租金(因地制宜)、雜費支出等。
盈虧平衡點說的就是不賺不賠。那么如何計算這個平衡點呢?涂總也參考過很多計算方法,最終選擇了如下的計算方法。
舉例如下:
毛利率50%,一個月租金3000元,一個月2個員工工資5000元, 水電煤衛網1200元/月,工商稅務800元/月,雜費支出1500元/月,裝修損耗2000元/月。
固定支出/月=月租金+月工資+水電煤衛網+工商稅務+雜費支出+裝修損耗=13500元。(轉讓費可以計算,也可以不計算,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保本月度銷售=固定支出/毛利率=27000元。那么這只是盈虧平衡點的設定,比如涂總計劃今年要賺10萬元,保賺月度銷售如何計算呢?(100000/12+固定支出/月)/毛利率=43667元/月,即每月至少銷售43667元。
雖然上述的內容或有不全,也不盡然事無巨細,作為初入紅海的涂總也是拼盡全力。創業之路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唯有用心和腳踏實地的耕耘才是唯一的捷徑。
02酒類專賣店的產品選擇與更迭
涂總在開店之初對于葡萄酒與其他產品的選擇配比如下:白酒30%、啤酒3%、軟飲料4%、葡萄酒60%、烈酒3%。
葡萄酒類產品按照國產與進口分別是:國產葡萄酒15%,進口葡萄酒45%;按照口感(殘糖含量)分別是干型葡萄酒35%,半甜型葡萄酒25%;
按照葡萄酒原產國分別是:法國30%、西班牙10%、澳大利亞15%、智利5%。
按照進貨價格分別是:50元以下(30%),50-80元(12%),80-120元(12%),120元-200元(3%),200元以上(3%)。
涂總開店之初預估進貨30款,結果實際到貨43款,這并非涂總的執行力不好,而是人對于新事物或未知領域都有一種不確定感,也正是由于不確定感的存在,導致人都想把事情做好(完美),要做好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可能準備周全。
酒類專賣店開業之初,由于親戚、朋友、同學加上轉介紹,來捧場的人絡繹不絕,前兩個月的月平均銷售額都在50000元左右,前六個月的月平均銷售額則降到了35000元左右,這讓涂總看起了報表,開始分析暢銷品和滯銷品。從而開始了產品的更迭。
涂總發現在本市經營酒類的店鋪有近千家,經營產品包含葡萄酒的店鋪只有不到400家,以葡萄酒為主營產品的店鋪不到150家,那么銷售不好會不會產品類別選擇搭配的不合理呢?
涂總在經營自己專賣店的同時,也開始了同行的信息收集和梳理,那么涂總是如何對這些信息收集和梳理的呢?
首先,涂總買了一張本市的地圖,通過各類網站收集了近500家經營酒類店鋪的名字、地址與電話,涂總通過表格信息錄入和地圖標注,把這些店鋪的按照區域歸類。然后涂總制定了相關的巡查計劃,并開始作為一個“偽消費者”開始了自己的信息收集梳理之路。
因精力、時間有限,涂總為了避免誤差和低效,對店鋪的巡查做了側重如下關鍵信息的收集:
1,酒類的品牌,2,酒類的售價(掛牌),3,酒類的成交價,4,相關的配套服務,5,即時進店客戶類型和是否即刻消費,6,客戶成交的產品品類。
涂總在經歷了近兩個多月的信息收集梳理后,對于自己店鋪的定位與行業的信息進行了客觀的對比,對自己店鋪內的進口葡萄酒做出了如下調整;
根據進貨價格50元以下(12%),50-80元(18%),80-120元(15%),120元-200元(9%),200元以上(6%);
按照國產與進口分別是:國產葡萄酒5%,進口葡萄酒55%;
按照口感(殘糖含量)分別是干型葡萄酒50%,半甜型葡萄酒10%,按照葡萄酒原產國分別是:法國20%、西班牙10%、澳大利亞15%、智利15%。
涂總為什么會對自己的產品做出了上述的調整呢?
首先,涂總所在的城市對進口葡萄酒認知還停留在“價格為王”的消費時期,導致價格戰是時時刻刻在進行的,作為新人新店,涂總的價格是無法占據壓倒性的優勢,此時涂總要想拉起自己的旗幟,必須要有“另辟蹊徑”的戰術即不同的體驗和更好的服務,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有一定的利潤支撐,所以涂總縮減了幾乎每家店鋪都擁有的“低價位葡萄酒”在自己產品中的占比。
涂總發現近幾年來半甜型或者半干型口感的產品確實好賣,容易出銷量,但與低價位產品一樣,越來越多的店鋪被不同的品牌的半甜型或者半干型葡萄酒充斥,而且這類產品的價格體系相對來說十分透明,利潤不多,這樣也無法滿足單品最低的毛利,所以涂總對此類產品也進行了縮減。
對于不同國家葡萄酒的選擇,涂總最初的想法和大部分剛入行的朋友類似,法國酒一定好賣,其他的國家都是扮演綠葉的角色,但是通過實地的走訪,涂總發現法國酒、西班牙酒的品牌實在太多,讓消費者無從下手,不敢快速成交,所以涂總選擇了有利好貿易政策支持的澳大利亞和智利酒,這樣可以平均拉高下產品的毛利,并且可以讓客戶在相似價格區間有更多的產品體驗。
涂總雖然是個行業新人,但是做事思考方面有些前瞻性,他相信只有多多走訪市場,多和客戶溝通才能深諳市場變化的趨勢,并且對產品的配比及時做出調整,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03酒類專賣店客戶開發
涂總的酒類專賣店開業之初目標客戶很明確:以團購客戶為先,逐步開發零售客戶,靠口碑(良好的客戶體驗)引入新客戶和增加老客戶的復購率。在實際的開發客戶的過程中,涂總遇到了如下的問題:
1、新客戶的開發速度非常慢
2、團購客戶的忠誠度還可以,但是客戶的部分定單還是被同行分掉
3、新的零售客戶的成交周期長,成交金額不高
針對上述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涂總的長期摸索實踐下得出了適合本市客戶以及自己專賣店的一套方法。
首先,涂總把自己的產品品類增加了香煙與茶葉,大家看到這里肯定會說,其實沒有很多客戶會去酒類專賣店買茶葉,事實確實如此,涂總的初衷是為了有更多的自帶流量的產品增加客戶的引流,除了區域性的知名白酒,那么剩下的莫過于香煙和大品牌的茶葉了。
這樣一來,新的客戶也許不會買酒,但是可有了茶葉和香煙兩種額外的選擇類別。其次涂總在后續的組合促銷中也把茶葉和香煙納入其中,從而讓單一的“酒+酒”或“酒+物料”的促銷組合可以有更為豐富的內容。
其次,涂總對于新團購客戶開發,堅信“慢工出細活”和“細節取勝”。涂總先做的第一件事是將老團購客戶進行行業分類,看看不同行業的團購客戶更喜歡消費白酒還是葡萄酒,這樣涂總在開發新團購客戶時,根據行業的不同,在具體產品選擇和推薦上也有了不同側重。
涂總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能幫忙介紹的客戶都已經介紹過了,涂總總結出其實無論是轉介紹還是陌拜,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就是接近客戶并與客戶做面對面的交流,涂總為此準備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提前告知此公眾號不會用來收集隱私信息如生日,及不會主動聯系和打擾客戶),使用微信公眾號、并引入第三方合作制作了嵌入式會員系統,每每注冊成為會員就有定額的電子抵用券(可抵扣產品貨款)。
當然陌拜的第一次并不是為了讓客戶注冊和贈送電子抵用券。第一次的陌拜時為了更好的甄選出第二次需要拜訪的準客戶有哪些。
從第二次拜訪時,涂總做了很多拜訪前的準備,比如說涂總和葡萄酒供貨商就深度合作達成了意向,涂總不單單拿到了開發市場的樣酒支持,也讓供貨商一起分攤前三個月的硬推活動的費用。
舉例,涂總的樣酒時每個準客戶都會送一瓶,捅死搭贈“非耗材類、實用性”的小禮品,這樣客戶在得到樣酒后的10天內,涂總都會跟進詢問下,如果客戶回饋積極,涂總就會用電子抵用券為由頭告訴客戶原價600元/箱的產品,現在做活動300元/箱,電子抵用券還可以抵扣200元,那么實際100元/箱就買到了一箱葡萄酒。
如果客戶回饋不積極,表示還未嘗試或者太忙或者等有空了再說,涂總也不會輕易放棄,涂總會利用微信公眾號查看客戶注冊的時間(客戶可能在第一次拜訪時注冊,也可能時后期注冊)發送贈品小提示或者實用性優惠券再次探底客戶的轉化期到底在接下來的哪個時間段,從而制定相對應的工作計劃。
團購客戶或零售客戶在第一次購買后,涂總會在相隔12天左右的時間里繼續第三次拜訪,這次拜訪不是再銷售,也不是收集意見或者建議,更不是閑聊家常,涂總的一位前輩曾經說過:要做一個有“心”人。
涂總的第三次拜訪更多的是在客戶樂于分享時,傾聽和學習客戶所在行業的現狀和經驗,涂總也絕非是只帶了耳朵,涂總也準備了相關的問題或者個人的觀點,從而在眾多競爭對手之中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涂總還會拜訪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嗎?
當然會的,涂總還是會繼續接下來的拜訪,從第四次開始涂總會結合客戶的行業需求、潛在或者可培養的消費需求精耕細作,從而讓客戶與自己的店鋪保持長期的互動及后期形成較強的粘合度。
針對新的零售客戶,涂總是如何解決成交周期長和單筆定單成交金額不高的呢?
涂總首先采用的是體驗式營銷加捆綁銷售,讓客戶擁有好的體驗(品嘗、定制化服務和送貨到指定地址)是前提,但這樣未必會增加單客成交金額,所以涂總嘗試了捆綁銷售,捆綁銷售并非單一的買贈、打折、組合折扣價,而是根據客戶的用酒場景,客戶的買酒用途,配合消費場景提供相對應優惠及電子抵用券的組合來縮短成交周期。
另外涂總與餐廳,酒店,棋牌室,SPA體驗中心,培訓機構等不同的實體店鋪都在磨合異業合作,讓零售客的消費體驗有了質的飛躍。
酒類專賣店的客戶開發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已,切記不可生搬硬套,盲目照抄。走出自己風格的路線才是王道。
04酒類專賣店客戶服務
酒類專賣店的服務分為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基礎服務是為了滿足客戶最基本的需求,比如買到適合各類場景用途的酒(自用場合、應酬場合、送禮用途等),增值服務是超出客戶預期的體現比如客戶體驗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滿足客戶的定制化服務,解決了客戶急需、不易滿足的各種要求等。涂總在這方面是如何操作的呢?
涂總在開店之初,就報了一個酒類知識的培訓課程,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涂總從未將這個培訓之后的證書和參加過這個培訓的經歷逢人必講,涂總做的更多的是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
有一次一位客人說他剛剛開始喝葡萄酒,需要找一款易飲、價格親民、有回味的酒;涂總聽完客戶的回復后,并未著急推薦,而是問了幾個問題。
第一,客人平常喜歡吃什么口感的菜肴,有沒有喝茶(咖啡),是否有抽煙的習慣?
第二,客戶買酒的消費場景是自己與家人朋友喝,是否配餐?還是要用于商務接待,禮品用途?
第三,客戶平常喝的白酒、啤酒都是在什么價位的或者說哪個品牌的?
通過客戶對上述問題的溝通,涂總基本上對客戶的口感喜歡,消費場景,以及心里的預期價格區間有了大致的了解,從而給出了客戶2種推薦?
為什么是兩種,不是三種?
原因很簡單,客戶本來就是剛剛開始,過多的選擇必定會延長成交周期,這也不是任何酒類專賣店希望看到的。
后來涂總為了穩妥期間,推薦了主推的葡萄酒,零售價位在80-100元的兩種酒給客戶嘗試體驗,再次復核客戶的真實需求。
雖然開了樣酒,2-3天內無法喝完,就會造成店內成本增加,但是這樣認真、貼心的精神感動了客戶,最終和客戶很快完成了成交。由于前期的仔細詢問和復核,客戶的體驗很不錯,這樣客戶慢慢的變成了涂總店里的老客戶,并且逢年過節也會從涂總這里購買一定數量的各種酒類,并且也給小雨轉介紹了自己身邊的朋友到涂總這里來買酒。
涂總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換位思考不是“想當然”的假設我們自己是客戶,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溝通去確認客戶的真實需求,直至找到滿足客戶尋求的產品。
那么涂總是如何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呢?
提到增值服務,也許會有各種不同的答案,比如:會員生日送酒,沖卡送酒(錢),消費積分兌換(折現),買酒送禮盒等物料,免費配送,按照需求定時配送,滿足客戶自定義的需求(客戶買了50瓶酒,需要特制的禮盒),邀約客戶來店里免費參加活動,贈送客戶旅游,為客戶舉辦培訓等主題活動等其他的福利。這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值服務,而是酒類專賣店服務的升級延伸。
我們看看涂總是如何兌現的增值服務,涂總不管是同城配送還是異地配送,都采用塑料泡沫包裝箱統一配送,在配送時涂總所有的酒標都會用保鮮膜包好,夏天和冬天的定單涂總一律都是采用自制的辦法,讓客戶收到酒時,酒的溫度都是在適飲范圍。
涂總在了解客戶的消費場景前,就著手和同城大部分餐廳酒店都進行合作,只要知道客戶去哪家餐廳且購買涂總的葡萄酒時,都會得到消費的折扣或者贈券。
涂總在客戶消費后,都會進行適度且不反感的跟進服務,這個不是簡單的問酒好喝嗎?下次購買有贈品或者禮品?對于我們的服務還滿意嗎?
涂總的跟進分為幾個步驟:
首先問的是客戶基于消費場景對產品和服務的體驗是否滿意;
接著是根據客戶常有的消費(使用)場景進行復購的嘗試推薦(未購買但符合客戶體驗需求產品的嘗試、累計消費所獲得的優惠折扣);
跟著是確認客戶是否需要這種推薦,如果接受涂總會根據客戶可以接受的時間和方式進行服務,如果不接受涂總會繼續發掘并確認客戶的真實需求或者位客戶建立需求;
最后涂總會根據和客戶的溝通記錄進行評估和分類以確認客戶最需要的是產品?服務?還是粘合度(更偏向于他人認知)?
如果客戶最關注的是產品,涂總會從“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入手,配合各種不同形式的產品嘗試,慢慢的把客戶的消費升級或者保證客戶在同價位嘗試更多不同的產品。如果客戶最關注的是服務,涂總會啟用即時服務方案,比如說客戶的不尋常(非常規需求,如需要購買店里沒有的酒)需求,在更短時間提出解決方案,用更快速度兌現,讓服務體驗更貼心滿意。
如果客戶需要的是粘合度,那么涂總會通過“橋梁傳播法”來進行后續的工作,如給客戶一個酒柜免費使用,酒柜里的酒由涂總服務;給客戶提供現場侍酒服務;給客戶提供每月定期的主題聚會(重點是認識更多朋友的機會和相關行業的交流,而不是酒的品嘗、品牌推廣和酒類知識的培訓)。
通過上述的基礎和增值服務,涂總不但是賣給了客戶酒,為客戶提供了良好的消費體驗,最重要的是,很多客戶通過涂總的定期聚會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并且通過新認識的朋友找到了合作的新機會。說到底,做生意需要雙贏,為客戶服務不是簡單的喊口號,做樣子,除了推薦了讓客戶滿意的酒和有一個良好的消費體驗,我們還能為自己的客戶帶來什么?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05專賣店的活動策劃與執行
說起酒類專賣店的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是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話題,大家對活動的最頭痛的應該包含但不局限:組織活動的過程(流程),客戶報名不積極,做過活動,銷售轉化太低,活動后續,跟進信息不夠全面等等。
讓我們一起看下涂總是如何策劃整個活動流程的?
做活動之前,涂總很清楚做活動的目的(介紹產品和增加銷售)和需要哪些客戶來參加(老客戶和未成交但有意向的新客戶),接下來涂總把策劃劃分為:活動前1(宣傳、預熱),活動前2(聯系、確認),活動當時(成交對公展示),活動后1(再宣傳、服務),活動后2(再跟進、鋪墊)五個環節。
活動前1涂總親自電話(20秒之內)讓客戶知曉何時何地會有個活動,涂總除了在自己的渠道(途徑)做直推外,和涂總一起異業合作的老板(商家)也幫助涂總一起宣傳,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涂總店內的活動預熱做的比較見成效。
活動前2既然整個活動的是目的是為了賣酒,那么怎么和客戶挑明呢?
首先,通過公眾號、個人微信直接推送,涂總并沒有直接告訴客戶有驚喜(折扣、贈品、優惠等等),而是親自去拜訪了活動名單中的意向客戶,并且摸清了每個意向客戶的需求;
后續涂總把能滿足過半數客戶需要求的產品組合起來,以打包銷售的模式發給客戶,既給了客戶選擇的余地,也滿足了客戶對于實惠的需求,接著涂總進行了購買數量(注意不是意向)的確認,告訴客戶,只要預留定金,這個打包銷售可以在客戶需要之時未必是在活動當時支付全款。但是客戶需要配合他在當場做個支付流程展示。
活動當時 通過前期的溝通,摸底和確認,涂總確認了來參加活動的人員和真實的客戶需求,活動當天,涂總的專注就是不要冷場,要讓大家一邊喝酒,一邊有說有笑。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當場展示付款和提貨,從而讓哪些還在猶豫的客戶最終下定決心購買。活動也絕少不了好攝像,好后勤和好服務人員。
活動后1,涂總和團隊在活動后12小時內發出了第一篇活動通訊稿,讓人意外的是涂總和團隊在活動后24小時內發出了第二篇活動宣傳文章(風格從通訊變成了調侃式花絮集錦)。
讓大家真正意想不到的是,在活動后48小時,涂總和團隊給出第三篇宣傳文章(這里的風格以感恩為主,除了對來參加的客戶,還有幫助宣傳的異業朋友以及現場的團隊),通過4天內的三篇文章宣傳,涂總組織的活動被炒出了新的高度,一時之間,同行、熟人、客戶之間都在討論涂總的這次活動和活動中哪些有趣的環節、人物等等。
活動后2,活動結束后的10-14天內,涂總和團隊一起對來參加活動的客戶進行了再跟進,并為下次的活動和后續的銷售拜訪進行了鋪墊。
再跟進有必要嗎?是不是跟的很緊湊?
涂總和團隊再次跟進時關注了幾個問題:
1、客戶上次買的酒還剩多少,這些酒的使用場景和客戶之前的溝通一致嗎?
2、收集與客戶一起體驗酒的人的反饋,客戶是否有合適的儲藏空間?
3、客戶這里除了涂總的酒還有其他的酒嗎?有的話,品牌是什么,價格定位是什么?誰是供應商?
4、客戶平常除了接觸酒,還會經常接觸哪個類別的產品?
5、轉介紹客戶的積分更新和最新的回饋兌現。。
6、平時常去的異業的商家消費,如果去,是否可以推薦相關異業合作伙伴?
7、客戶對于自己及團隊的服務是否感覺貼心和舒服?
通過上述的7個問題,其實涂總和團隊可以大致計算出客戶下次定貨的時間,近期內自己是否有潛在或者已知的競爭對手,客戶是否有除酒類產品外其他相近類別產品的需求?
詢問是否去異業商家消費是為下次拜訪和再次銷售的各種合情、合理又不容易讓客戶拒絕的深度溝通的保障。
最后,關于詢問自己和團隊的服務是否讓客戶感覺貼心和舒服既是對自己前段時間工作的總結和為后續工作進行調整的依據,也是讓客戶逐步感受到被人認知、尊重和重視的過程。
其實不論大家做品鑒會,餐酒搭配晚宴,主題活動(配酒),品牌推介會,花式品鑒等等,大家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銷售,那么銷售真的要實實在在貫穿從一開始的活動策劃到最終的成交之后的跟進和再次跟進。
活動的成功與否與是活動前期準備和活動后期的精耕細作緊密相連的,如果能借鑒涂總如何策劃和執行活動的案例,相信你也會成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這是從朋友那聽到的故事,覺得很不錯,對于想開葡萄酒門店的人或許有幫助,整理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