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離不開“南非葡萄酒之父”——當時只有33歲的荷蘭外科醫生。荷蘭政府為降低從歐洲航行至印度的船員患敗血病的幾率,將他派到南非建立一個商品菜園。這位被發配到開普的第一任總督,并不是一個葡萄酒農,僅僅只是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員們在香料貿易通道中建立一個物資站點,但開普敦的地中海氣候給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最適合種植葡萄樹。
經過7年的培育,1659年,開普敦第一批葡萄酒誕生。后任總督Simon van der Stel于1685年在開普敦市附近創建了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酒莊。1778年,康斯坦提亞成為南非葡萄酒業的中心,當時莊園已易主給漢德里克·科魯迪(Hendrik Cloete)。這位園主十分熱衷于葡萄種植,他釀制的康斯坦提亞加強型甜酒風行于歐洲貴族之間。
1866年,南非爆發了根瘤蚜蟲病,造成了該國葡萄酒業長達20年的低迷。為了扭轉這一時期造成的葡萄酒業低迷的局面,酒農們于20世紀初開始大量種植高產的神索(Cinsaut),但由于產量過剩,導致許多葡萄酒最終被倒進了河里。為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1918年南非酒農聯合協會(KWV)應運而生。該組織負責控制全國的葡萄產量,制定葡萄酒出售的最低價格。此后,南非又將葡萄酒產業重心移向白蘭地和加烈酒,至此該國葡萄酒產業得以穩定。
南非夏季溫暖且漫長,從11月延續至次年4月,冬季寒冷,潮濕多風,高山地區甚至常常出現降雪,較少有晚霜和夏季暴雨的危害。南非的葡萄園多位于西開普敦和南開普敦地區,從北至南綿延約700公里。從南極洲飄來的本吉拉洋流使開普敦的氣候較同緯度其它地區更為涼爽,因此厄加勒斯(Agulhas)以南的地區以及西岸地區的葡萄成熟期更為漫長,釀制的葡萄酒也更為優雅、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