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具有很多保健功能,不僅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諸如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的營養成分,更是因為它含有許多象類黃酮等酚類物質這些具有保健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質。
了解葡萄酒生產工藝的人都知道,
葡萄酒是用百分之百的,
葡萄或葡萄汁直接發酵而來,
也就是說葡萄酒是百分之百的來源于葡萄,
葡萄酒中的營養、保健成分基本也都是源于葡萄。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就會感到疑惑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么吃葡萄和喝葡萄酒豈不是具有同樣的效果嗎?
為什么有人說喝葡萄酒比吃葡萄更有保健效果呢?
我們平時吃的葡萄和釀酒用的葡萄不一樣。我們作為水果吃的葡萄通常是鮮食葡萄品種:
這類葡萄大多果粒大、皮薄、種子少或沒有種子,雖然吃起來感覺很甜,其實實際含糖量與釀酒葡萄比起來并不高,之所以感覺甜是因為含酸量低,糖酸比高,而且酚類物質含量也低,降低了苦澀感,突出了甜味和清爽感;
而釀酒用的葡萄習慣上稱為釀酒葡萄品種,這類品種大多果粒較小、種子較多,多數果皮較厚(尤其是用于釀造紅葡萄酒的品種),其含糖量、含酸量和酚類物質的含量一般情況下都高于鮮食葡萄。
尤其是釀酒葡萄里的酚類物質是保健功能活性的物質基礎,而這些活性物質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果皮和種子,釀酒葡萄的果粒小而果皮厚,果皮的相對比例就大,種子又多,保健成分的含量高就不難理解了,而相比之下,鮮食葡萄的保健成分就不如釀酒葡萄品種的高了。
有人曾經測定過釀酒葡萄赤霞珠品種的酚類物質含量是新疆無核白葡萄的 6.9 倍。一般人吃葡萄的習慣不利于保健,也就是說吃葡萄不吃葡萄皮,不吃種子,即使將皮和種子在口中咀嚼也不咽下,所以很難將果皮和種子中的保健活性物質有效吸收。
更有甚者,有的消費者專挑好扒皮、好吐種子的葡萄買,這樣吃葡萄從中吸收的保健活性物質會更少。
關鍵是市場上的鮮食葡萄(例如巨峰)多數不是為食者連皮帶籽一起吃下而誕生的,果皮韌而澀,種子過大,即使勉強連皮帶籽一起咽下,那么,吃水果的美感又怎能得以體現呢?
此外,也有消費者是怕葡萄果皮上有農藥殘留而將葡萄皮拒之口外。
在葡萄轉化為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主要的反應是酵母將葡萄中的糖分轉化為酒精,尤其是紅葡萄酒是連皮帶種子一起發酵的。
隨著酒精的產生和含量的不斷增加,對葡萄固體成分的浸漬作用也在不斷增強,可以將葡萄皮和種子(甚至于部分果梗)中的保健活性物質成分有效地溶解到葡萄酒中,而這些保健成分的活性在葡萄酒這一特定的介質中得到顯著增強,強化了保健功能,這是吃鮮食葡萄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的效果。
當然,通過發酵釀造作用在將葡萄果實中的糖分基本上轉化成酒精的同時還產生了一些副產物。酒精不僅可以提供熱能,有舒筋活血的功效,還與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還會產生協同作用。
此外,副產物還能賦予葡萄酒一些風味品質,使葡萄酒的感官品質更加完美。
復雜而神奇的發酵釀制過程,不僅僅使葡萄漿果變成了液體,更是賦予了這種液體更加亮麗的色彩、更加豐富而優雅的香氣、更加協調醇和又豐富無窮的味覺,尤其是將釀酒葡萄中特有的營養、保健功能成分巧妙地溶解于瓊漿玉液之中,更利于肌體吸收和生物活性的發揮。
因此,喝葡萄酒除了是賦予我們感覺器官優雅美感,還賦予了更加實惠的營養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