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假酒對身體健康有危害,但并沒有多少人知道自釀葡萄酒其實也很危險!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下為什么我們不鼓勵大家自釀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危險案例
案例①:曾經有位張先生被媒體報道,因喝自釀的葡萄酒中毒險些雙目失明。據張先生回憶,他請幾個好友到家中吃飯,并用家中自釀的葡萄酒招待大家,當天晚上,張先生突然感覺心跳加快、胸悶,并且視力模糊。
家人發現他全身發抖,嘴唇發紫,立即撥打了120急 救電話,將他送醫救治。
經過醫生的治療,張先生恢復了健康!醫生告訴他,他是因為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當時記者從急診科了解到,醫院之前也接診過多起喝自釀酒中毒的情況!!!
案例②:2015年8月24日,家住徐州金山橋的馮女士根據網帖介紹的釀酒方法自釀葡萄酒,沒想到被封存的葡萄酒瓶突然發生爆炸,還將8歲女兒的手臂炸傷。
經過了醫院急救后,現在女孩傷情趨于穩定,醫生表示,他們共從孩子胳膊、手上取出了10多塊玻璃渣。
全國每年都會發生自釀酒玻璃瓶爆炸的案例,單就爆炸傷人的新聞每年也有一至兩起。釀酒的本質,就是葡萄汁里的糖分在酵母菌作用下,轉化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在密封容器中,二氧化碳無法釋放到空氣中,形成較高的大氣壓。由于家庭發酵很難控制環境溫度和發酵速度,如果二氧化碳沒能及時排除,瓶中會很快堆積6-8倍的大氣壓,市面上普通的玻璃罐很難承受這種壓力,便會引發爆炸。
自釀葡萄酒為什么有毒?
有關專業部門曾對自釀葡萄酒樣品進行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甲醇、雜醇油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原料。
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再經過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
在發酵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甲醇,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改善工藝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而家庭自釀葡萄酒時,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樣來操作,不知道如何能減少甲醇的產生。
甲醇有較強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 會發生蓄積,在體內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另外,自制葡萄酒還有個最大的問題是:細菌污染。在發酵過程中極易受到雜菌(如霉菌)污染,如果滅菌不徹底,雜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長,從而產生有毒物質,這也是自釀葡萄酒普遍存在的問題。
所以自己釀制葡萄酒一定要小心,因為自制葡萄酒中可能隱藏著甲醇、雜醇油等,這些都是我們無法直接看到,能夠直接排除的有毒、有害物質!
自釀葡萄酒其他安全隱患
釀酒葡萄(左)與餐食葡萄(右)的對比
除了有毒物質外,文章開頭我們也提到容易引起容器爆炸,這也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據了解,很多人在家里釀葡萄酒,其實還會添加冰糖、蔗糖等,而且葡萄也是食用葡萄并非專門的釀酒葡萄,所以其實最后出來的無非是帶酒精的葡萄汁而已。
要知道釀酒葡萄與食用葡萄完全不同,此葡萄非彼葡萄。因為達不到葡萄酒的酒精度要求釀造葡萄往往要添加白沙糖來增加甜度 。
而營養成分也是完全不同的,保健效果完全不一樣。且由于國標對釀酒原材料農藥含量的限制,為了通過檢測,大部分釀酒葡萄的果農在采摘前一個月,就停止在園中碰灑任何農藥或除草劑。
而直接吃的食用葡萄,國家規定蔬果的“停藥期”則只有15天。這就只能靠消費者買回來之后,通過盡可能清潔葡萄來保證安全了。
最后,如果你非要自釀,請注意:
材料:最好在大型超市購買新鮮健康,無破損的葡萄(無公害水果最佳),日常餐食的葡萄中,玫瑰香和釀酒葡萄品種最為接近,適合用來釀酒。破碎葡萄前仔細挑選,不能有腐爛或者破損的葡萄,以防夾帶霉菌。
玫瑰香學名Muscat Hamburg,屬于麝香葡萄家族,既是食用葡萄品種,也是釀酒葡萄品種。
▼
容器:在網上購買帶自動排氣閥的自釀葡萄酒專用容器。發酵過程中不要放置在太熱或陽光直射的環境。
自釀葡萄酒在發酵過程容易產生二氧化碳,如倒入過多果漿又沒有安裝發酵罐,容易導致容器爆裂。如何避免容器爆裂呢?選用大口的容器、封口不可過度密封、裝葡萄不可過滿,都是避免爆裂的關鍵。
發酵:必須使用專用的釀酒酵母。如果買到了成熟的玫瑰香,發酵前白砂糖可以適當少加一點,要更甜的在釀好后再加糖。此外,取幾片維生素C磨成粉末加入葡萄汁里,會起到促進發酵的作用。
安全:整個發酵容器都要經過高溫殺菌,葡萄也要認真沖洗過。為了防止大腸桿菌超標,葡萄在清洗后需要充分風干表面。
在釀造的過程中也不應該向發酵罐中加水,否則會因此帶入霉菌。如果發現霉斑,白毛或者顏色異常,則應立刻停止發酵,拋棄果汁。
儲存:自釀酒健康的主要風險在因為缺乏二氧化硫引起的后期變質上,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有些專業自釀酒愛好者會購買少量偏重亞硫酸鉀起到加硫的效果,但未稀釋會有腐蝕性。
非專業自釀愛好者可以考慮購買伏特加或者白蘭地這類烈酒,按照1.5:10的比例加入到發酵好的葡萄酒里,將自釀葡萄酒變成穩定安全的強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