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這是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在首屆問酒論壇上對白酒的一個形象比喻。中國是酒的故鄉,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白酒卻猶如熟悉的陌生人,大家天天都在喝,但真正了解其產品知識、飲酒常識的人并不多。因此消費者常常被各種誤導所迷惑。
事實上,不僅白酒,包括葡萄酒、洋酒、啤酒、黃酒、果露酒等等各酒種,真正了解它們、能夠說出其中一二三的人也只是小部分,絕大多數人還是兩眼一抹黑。
為了向消費者科普酒類知識,指導酒類消費,幫助廣大消費者更好地享受美酒,品味人生,11月17日,作為2018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秋季)核心內容之一,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問酒論壇”在上海召開。
為了讓第二屆“問酒論壇”更加精彩,中國酒業協會在問題采集、論壇形式等方面花費巨大精力,只為讓消費者認識和了解中國酒文化。
精心準備,打造專業科普平臺
在漫長的歲月中,酒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身體和靈魂,無論是喜慶豐收、歡度佳節還是迎賓宴友等都離不開酒,但與此相伴相生的是同樣數不勝數的酒桌謠言,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酒并不了解,很多誤讀不僅掩蓋了真相,也影響了酒的聲譽,并且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酒類健康消費的科學認知。
王延才講到,中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對酒的科技知識依然比較生疏,還有一些專業知識,消費者對其一知半解。因此,經常會出現消費者對于酒的誤解,甚至一些偏見和謠言。
向消費者普及酒類知識,宣傳中國酒文化是引導消費者購買酒類產品的關鍵因素,但“民間科普”時常會出現誤導消費者、影響酒聲譽的情況。
中國酒業協會作為行業權威協會,將承擔起向消費者科普酒類知識的義務。
王延才指出,“民間科普”往往是盲人摸象或有意誤導,很多“常識”其實是經不起科學驗證的“謠言”,影響了酒的聲譽,誤導了酒的消費。因此,酒類知識的科普和教育,將是中國酒業協會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為了更加廣泛、全面地了解消費者對于酒類知識的疑惑,自今年8月份起,中國酒業協會就開始征集第二屆問酒論壇的問題,共收到有效答卷1000余份。之后,通過大數據調研,得到了100多萬條關于酒類知識的信息。
此外,中國酒業協會還通過今日頭條,對消費者感興趣的酒類話題進行了分析統計。統計顯示,大家普遍關注的,以及過去一年來熱度提升趨勢明顯的三個關鍵詞為:品質、口感、香型。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酒類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為什么是好酒、怎么辨別真酒、香型到底是什么。
消費者最關心的三個問題,與此次“問酒論壇”的六大議題不謀而合,這也足以看出,問酒論壇已經不僅僅只是一次答疑解惑的大會和酒類科普的平臺,它帶來的將是一場行業直面消費者需求、回歸從消費者出發初心的大變革。
王延才指出,在此次問酒論壇之后,中國酒業協會將在今日頭條開設問酒論壇頭條號,打造一個專業酒類科普平臺,并和廣大媒體展開廣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類知識,指導酒類消費,幫助廣大消費者用正確的姿勢享受美酒,品味人生。
趣味問答,普及酒類知識
首屆“問酒論壇”采用行業權威專家與明星消費者們面對面地交流與對話,解讀消費者對于酒的認知誤區,傳播中國酒文化。
今年的“問酒論壇”則顯得更加“接地氣”,由人民網人民酒業總經理王偉、中國消費者報副社長李曉清、今日頭條華東營銷中心策劃總監李冰、中國網商務頻道欄目主編鄭章偉、新聞晨報《申活周刊》主編、專刊部主任錢鑫、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總經理肖華組成的媒體大咖提問團提出的酒類常識方面的疑惑,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江南大學副校長、江南大學釀酒微生物與應用酶技術研究室主任徐巖,北京農學院教授、著名葡萄酒專家李德美組成的權威專家團,在現場進行生動的實驗和講解。
為了增加本次“問酒論壇”的趣味性與參與性,秉承普及酒類知識的宗旨,在活動現場采用趣味知識問答形式,同時每位參會觀眾手中都有答題器,讓每一位觀眾都參與其中。
雖然兩屆“問酒論壇”形式發生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其宗旨,提升的是酒類聯結消費者的能力,展現的是中國酒業協會服務產業發展的決心。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甘權表示,通過聆聽專家的講解,一定可以讓我們對酒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一些長期在朋友圈流傳的“假科學”“偽常識”“酒桌謠言”將就此破滅。
酒桌疑惑一:將葡萄酒滴在紙巾上鑒別真假的方法科學嗎?
李德美在現場用不同年份葡萄酒、莧菜紅色素及葡萄皮色素兌的溶液葡萄酒色素在現場進行實驗,通過實驗證明,葡萄酒色素在紙巾上移動的狀態與以下因素有關:酒的濃度、酒精度、酒齡(保存條件),用紙巾并不能鑒別葡萄酒的真偽。
酒桌疑惑二:葡萄酒瓶的瓶底凹陷,為什么有深有淺?凹陷越深酒的品質越好,是真的嗎?
李德美表示,葡萄酒瓶底的凹槽,是吹瓶工藝的需要,能夠讓瓶底更堅固,減少接觸面,使瓶身直立性更好,方便匯集沉淀,方便運輸和瓶儲管理,并不能用來鑒別葡萄酒的真偽與好壞。
酒桌疑惑三:對白酒來說,度數越高越值錢,高度酒就是比低度酒好,對嗎?
徐巖表示,白酒的品質內涵由水、酒精和風味物質三者之間的平衡決定,優質低度白酒的生產技術要求更高,工藝更復雜,生產成本更高。國際主要蒸餾酒都是采用原酒降度而來,原酒酒度太高不適合直接飲用,所以主流蒸餾酒酒度都在40度左右。而中國人喝白酒的度數在最近這些年發生了最大的變化,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喝的度數是高的,改革開放以后度數在逐漸降低。改革開放以后低度酒有很高的品質,也有很多的優質品。白酒低度化主要是大家飲用的需求,同時也是國際化的表現。因此,白酒度數高低與白酒品質并不能劃等號。
酒桌疑惑四:香型到底是怎么回事?濃香、清香、醬香型白酒的區別究竟在哪里?
徐巖表示,白酒本來并沒有香型之分,建國后在對全國釀酒工藝研究總結技術上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正式提出和確立了清香、濃香、醬香、米香和其他香五大白酒香型,以醬香、濃香、清香為例,造成口感上比較大的差別,或者形成自己的特征因素可以從釀酒所使用的曲和發酵過程與環境不同兩個方面判斷,正因為這兩方面原因,造就了三個香型不同的口感,清香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濃香是果香濃郁,綿甜柔潤;醬香是醬香幽雅,空杯留香。
酒桌疑惑五:搖晃酒瓶,酒花持續時間越長,說明越是純糧好酒,是這樣嗎?
宋全厚表示,在同一酒度下,酒質的好壞主要由微量呈香呈香味物質的種類和結構決定,這些物質的變化對酒花大小及持續時間的影響有限。同香型的酒, 酒花的大小及持續時間與酒的度數直接相關,即酒精度越高,酒花泡沫越大,持續時間越長。所以,搖晃酒瓶,酒花持續時間越長,主要是和酒度相關,以此判斷是不是純糧好酒不科學。
酒桌疑惑六:網上流傳將堿面加入白酒當中,加熱之后即可通過酒色變黃與否鑒別是不是糧食酒,此方法靠譜嗎?
宋全厚表示,白酒加入堿面后溶液呈強堿性,其中某些微量組分物質,即酮類、含氧雜環等物質在堿性加熱條件下能通過結構發生變化,因而呈現出黃色物質。而白酒十大香型釀造工藝各不相同,含微量組分物質不同,加入堿面后加熱,有些會變黃,有些則不會,以此來判斷是不是固態法白酒并不科學。
為更好地指導消費,助力行業健康發展,在問酒論壇舉辦前,中國酒業協會還從市場上采購了一批在售的酒類產品,并組織國內頂級的國家級評委對市場采樣的酒類產品進行了盲評打分,在問酒論壇上甘權進行了結果發布。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酒類知識的科普和教育,將是中國酒業協會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問酒論壇之后,中國酒業協會還將打造一個專業酒類科普平臺,并和廣大媒體展開廣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類知識,指導酒類消費,幫助廣大消費者更好地享受美酒,品味人生。從問酒論壇,到專業酒類科普平臺,中國酒業協會打出了一記組合拳,有力助推了酒類科普的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