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是怎么挑酒選酒的呀?有哪些鑒酒方法呀?葡萄酒江湖各種鑒酒傳聞比比皆是,比如“老藤葡萄酒才是好酒”、“凹槽深的才是好酒”、“軟木塞的才是好酒”、“過桶的才是好酒”、“掛杯多的才是好酒”、“買的酒包了保鮮膜比較好”、“掃碼掃不出來,這酒不會是假的吧”......
葡萄酒江湖上鑒酒傳聞這么多,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么想還真不行,因為,有些鑒酒方法,認真你就輸了!
“買的酒包了保鮮膜比較好”
買的葡萄酒包了保鮮膜就比較好?還真不是!的確很多葡萄酒確實會在瓶身外套著一層保鮮膜,但是,包了保鮮膜可不代表這就是瓶好酒!因為,包上保鮮膜的目的主要是保護酒標!防止酒標受潮損傷,還能避免酒瓶落滿灰塵.....
但真不影響葡萄酒好壞,跟葡萄酒的好壞也沒有直接關系......
“掃碼掃不出來,這酒不會是假的吧”
葡萄酒掃碼,本身是個很快捷的識酒方式,“一掃碼就知道產區、品種、大概價格信息”,這是大家對掃碼的預期,但是,結果可信度如何,這還要取決于用來掃碼的APP是否收錄的這款葡萄酒的信息、涵蓋的葡萄酒范圍是否足夠廣、還有App本身的可信度......
有時候一款葡萄酒太少見或者太新沒被App收錄也是有可能的,目前應該還沒有一款App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酒款!而且要注意,公司盈利是很重要的,所有很可能出現“推廣費”、“廣告費”之類的因素,從而APP上掃出來的信息真實度有待證實!
掃碼查詢葡萄酒可以試著選擇比較靠譜的、國際有名的葡萄酒查詢App喲,比如Wine searcher、Vivino......
“老藤葡萄酒才是好酒”
老藤葡萄酒才是好酒?這個需要打個問號!
首先,并沒有多少葡萄酒產酒國對“老藤”有明確的定義,即“多老算老藤”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澳大利亞巴羅薩谷有法規規定);
其次,葡萄藤要達到一定的年紀所生產的葡萄的品質和產量才會趨于穩定,一般認為20-30歲的葡萄藤生產的葡萄,所釀的葡萄酒具備更加成熟復雜的香氣和更堅實的單寧結構~
而且,如果土壤沒問題,根系會扎得足夠深,葡萄酒的品質和風格的穩定性也會一年比一年好,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但是這些也都要建立在老藤是在精心培養的條件下,如果不是精心培養,那么可能還不如精心培養的年輕藤。
所以,下次見到“老藤”,不妨先了解一下品種、面積、產量、采收記錄、氣象資料、年份狀況、釀造工藝等等,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可能你手里的這瓶“老藤”可信度就不是很高了......
“軟木塞的才是好酒”
“軟木塞的才是好酒”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得到不少人的信任的,因為一說可能就是很多知名的葡萄酒都是軟木塞封裝的呀,比如拉菲康帝......
但是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很多陳年潛力強的葡萄酒大都采用軟木塞封瓶沒錯,但不是每瓶用軟木塞封瓶的葡萄酒陳年潛力都強!
而且軟木塞還有TCA(三氯苯甲醚)污染的隱患,雖然比例小,但也還是存在的......
“過桶的才是好酒”
“過桶的才是好酒”!這一點有點類似班長之前說過“喝酒人的橡木桶情節”!——“仿佛沒有存過橡木桶的酒就不是真正的葡萄酒,至少不是高級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葡萄酒都會選擇過桶,橡木桶能一定程度上豐富葡萄酒香氣、色澤、口感等,但“過猶不及”這句話對橡木桶陳釀尤其適用,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適合使用橡木桶來進行陳釀的!
比如雷司令,香氣純凈結構精致,如果放到新橡木桶里陳釀,它的香氣和風味都會被濃郁的橡木味掩蓋住,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橡木桶也要因材施教呀!所謂“過桶的才是好酒”,真的不是這樣的......
“凹槽深的才是好酒”
凹槽深的才是好酒?對于這個說法,表示真的很無奈......
上周還聊過一回葡萄酒瓶底的小酒窩(也就是凹槽),大家還記得嗎?最后說的是,下回遇見“酒槽深是葡萄酒質量好這類的說法”,可以直接忽略喲!
“掛杯多的才是好酒”
掛杯多的才是好酒?這一點,之前一哥號發過關于掛杯的文章,里面有相當細致的解釋喲,總而言之,掛杯多的才是好酒,并不成立!
大家還遇到哪些鑒酒方法呀?條形碼看產酒國?酒封轉動?英文背標看進口葡萄酒?.....
葡萄酒江湖上鑒酒方法層出不窮,但真正靠譜的實際上不多,要想看葡萄酒好壞,還是多學多積累多喝比較靠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