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飲期”是葡萄酒的專業概念,也是一個讓很多葡萄酒新手望而生畏的詞匯。它是什么意思呢?當你的葡萄酒到了它表現力最好的時候,就是適飲期。表現力最好,它到了鼎盛時期,便意味著這就是葡萄酒最好喝的時候。
為什么葡萄酒有適飲期
要解答這個問題,你得先知道葡萄酒在陳年過程中都在發生什么變化。葡萄酒作為一種葡萄釀成的酒,它的本體是水果葡萄,果味才是葡萄酒原本的模樣,也是葡萄酒擁有“成長、巔峰、衰退”這樣一個生命周期的核心。隨著生命的增長,葡萄酒在經歷一系列科學家也無法完全解釋的化學變化后,果味會逐漸消退,伴隨的是催生出更精妙、更復雜的風味和香氣,使酒體變得更加順滑延綿,具有完整感。但任何葡萄酒只要到了果味完全消退的時候,風味再復雜也沒有意義了。失去了果味,便是這瓶酒壽寢正終的時候。
不同葡萄酒的鼎盛時期都不相同,就像咱們人一樣。有的人小小年紀便家喻戶曉,例如一些童星;而大部分人都是等畢業之后,獲得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開始施展拳腳;還有一些人則大器晚成,幾十年來一直過得不順,人到暮年才成就一番事業,比如說姜太公,大器而晚成,年到七十才開始輔助周文王平定天下。
有的葡萄酒像童星一樣童年成名,后來迅速隕落,適合新鮮飲用。例如博若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通常一到兩年后它就變得平淡無味了。而82年的拉菲就是屬于大器晚成的酒。
如何判斷酒的適飲期
根據統計,具有十年以上陳年潛力的酒,在市面上不足1%;能夠放三至八年的,約有10%的紅葡萄酒和5%的葡萄酒;余下的絕大多數葡萄酒只適合在兩三年內盡快飲用完畢!它們在裝瓶六個月后便開始慢慢失去果香,時間一長就變成醋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各類餐酒。
你要知道,是酒的品質決定了酒是否有陳年潛力,質量高的酒適飲期便能夠往后延長,質量低的酒生命周期短,越早喝越好。
決定品質的因素是什么
1、年份的差異
你會看到很多的年份評分表里也會順帶著附上對于適飲期的評價,比如這個2010的酒是得10年以后才能喝,那個2007的酒現在就能喝了之類。
2、產區的差異
很多的產區會有一些泛泛而論的指導方針。比如說勃艮第專家Clive Coates評價的勃艮第夜丘的村級紅酒的適飲期是5-7年,夜丘的一級田是7-12年,特級田是10-20年。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呢?是根據行業里日積月累的觀察來的,要說它精確,倒也不一定精確。但是你也會知道,一個被公認為陳年潛力只有三到五年的,基本上不可能陳年十到二十年。
3、酒莊的水平
產區在沒有積累足夠數據或者一致性不夠的情況下,就要根據酒莊的釀造水平來判斷了。比如說奔富葛蘭許,你就的確是憑經驗知道他陳個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都沒問題,不用每年都去買來品嘗一下確認這件事。
在品質同等的前提下,不同葡萄酒同樣會產生不同的適飲期。而這種不同,就是風格和類型上的不同。總結了幾點因素:
1.帶泡的葡萄酒比不帶泡的要存儲期長,尤其是香檳。因為瓶中的二氧化碳會幫著減緩酒氧化的速度。
2.單寧高的東西比單寧低的東西存儲期長,單寧是抗氧化的東西。
3.有些品種天生就適合陳年,有些則不適合,這個和質量和口感的結構都有關系。比如說,像灰皮諾和長相思就是一開始新鮮的時候好喝,當然一些嚴肅的過橡木桶陳釀的長相思或者長相思混釀除外。而雷司令、賽美容、赤霞珠這些品種釀造的酒本身就很具有陳年潛力。
4.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酒的存儲條件。其實葡萄酒的儲存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也是每個新手入門時必須牢記的知識。一個儲存條件好的葡萄酒可能會比一個儲存條件不好的壽命要多出兩倍,甚至更多。之前我聽一個朋友說,他去一個被公認為品質比較不上檔次的產區,一個莊主請他喝了一款當地比較好的一款酒,他當時認為這酒已經陳年十年,但莊主自豪地告訴他已經陳年20年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當然和酒莊的水平有很大關系,但同時,也是因為這個酒在當地儲存條件最好的、又濕又冷又恒溫的酒窖里陳存的。
5.螺旋蓋的酒會比木塞酒儲存的時間更長。這個不難理解,酒蓋不同意味著對酒瓶的封閉措施不同。木塞的氧化過程會比螺旋蓋更快,木塞封瓶的酒的瓶差也會更大,所以適飲期比較短。盡管螺旋塞的酒在陳年上還有穩定性上的優勢,現在用木塞的仍然還是主流,這完全是因為市場對葡萄酒的老古董成見,認為木塞的讓酒看起來更正統,更有檔次。其實這是一種誤區。
為什么適飲期,尤其是頂級酒的適飲期有時會這么難判斷?除了上述講到的各種影響適飲期的外在因素,還有就是葡萄酒自身的表現力弧線,或者生命弧線,它不是長得千篇一律的。
那為什么不同酒的適飲期會有不同的形狀呢?細節上的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一個比較通用的理論是骨架越強壯,也就是酸和澀越強的酒就約需要通過陳放來馴服它;而肉體比較豐腴,也就是濃郁同時柔和的酒,就可以早些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