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節儉和斤斤計較、占小便宜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節儉是中高尚的中國傳統美德,而斤斤計較和占小便宜是兩個缺點。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正確的理解節儉的含義,否則也會把孩子帶偏的,也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讓人覺得“沒出息”。
案例
寶媽麗麗(化名)帶著5歲的女兒一起逛商場,正好趕上一家新的蛋糕店開業,店內搞活動,顧客每人可以免費試吃一塊蛋糕和一杯咖啡。
于是這位寶媽帶著女兒排隊,各領了一塊蛋糕和一杯咖啡,兩人都覺得挺好吃,于是在吃完這些后,就又去排隊領取了一次,也是各領了一塊蛋糕和一杯咖啡,如此反復,一共領取了三次。當第四次領取時,卻被店員認出來了,于是店員說:“這位寶媽您好,看您已經領了好幾次了,是否覺得蛋糕很好吃?如果還滿意的話,你可以進店買點吃。”這時孩子卻對媽媽說:“媽媽,這的蛋糕很好吃,要不我們出去轉一圈后再回來領吧,可以不用花錢就能吃到好吃的蛋糕,真是太好了。”寶媽并沒有說什么,只是對女兒笑了笑,帶著女兒先走開了。
這么小的孩子肯定是不明白什么是節儉的,可是卻在媽媽的授意下,變成了一個愛占下便宜的人,如果父母不及時對孩子進行糾正,那么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分析
這并不是節儉,這就只是貪便宜,這不是美德,而是缺點,對教育孩子沒有好處,甚至會導致孩子效仿,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有哪些行為不是節儉,反而會讓孩子誤會而影響孩子呢?孩子這三種“瞎節儉”行為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父母要注意。
1、貪便宜
就像上述母女的行為不花錢,而去反復領取限制數量的東西,并不是節儉,而是貪小便宜。這種貪便宜的做法,是要吃大虧的。很可能會因為想貪便宜而被騙,導致吃了大虧,會對心理造成傷害。
2、私自占用公共場所
比如占用小區綠化,改造成自家的花園或者是菜園。公共區域是大家共同用有的,是使用大家,而不是某一家或者某一個人的,這種行為是自私的、是不可取的,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自私的缺點。
3、為己之利、為己之便,而不遵守紀律或者違背道德
坐公交車為了逃票,讓孩子故意彎腰或者縮脖子;上超市購物,為了“節省”點錢,故意將商品藏于身上,而不用為其結賬;為了節省力氣,把垃圾扔到樓道里等等,這些不良行為,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不及時的糾正,孩子就會不分是非,甚至善惡顛倒。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師,父母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正確的告訴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