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一切酒類知識,走進微醺酒類世界!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
今年夏天有一回我們收到了一個藍寶堂(Clos Apalta)的樣酒,雖然那款酒我們并沒有打算近期上線,但大家還是迫不及待地開瓶試了。結果……喝完以后人人都覺得有種怪異的不舒服感,覺得……喝著很「熱」。不是說溫度高了,而是喝完心里感覺熱。
后來老板幽幽地說:這種大酒就應該冬天喝啊,大夏天的喝當然會不舒服。有個剛入行的同事問:「什么叫大酒?」
「大酒」也算是一個酒圈黑話了,每個人可能都多少知道它是啥意思,但是要真解釋起來卻又感覺模模糊糊,難道真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嗎?
倒也沒有這么玄乎,今天就來講講「大酒」到底指的是啥,它到底大在哪了?
1、「大酒」指的到底是什么?
大酒是個約定俗成的叫法,所以當然沒有什么標準的定義,每個人心中大酒的具體標準可能也不太一樣。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說大酒都是指:出自名莊大牌、價格相對比較貴,結構感龐大、風味復雜濃烈、層層漸變、余味超長,且非常能陳年的葡萄酒。
比如波爾多(Bordeaux)、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納帕(Napa Valley)的赤霞珠等等,都有不少名莊出品的葡萄酒被人稱作「大酒」。各大酒評家對這類酒的評語中,結構龐大、宏偉強壯、史詩感,包括簡單粗暴的「big」等等形容都經常出現。
我們平時說的口糧酒、小酒就是大酒的反面,口糧酒親民易飲,日常不管配餐還是自嗨,隨時都能拿出來喝上一喝,風味以簡單的果香為主,入口舒服,喝著輕松。
大酒則與之相反,大酒往往都需要醒酒,想要認真品鑒的話,喝起來甚至會感到有一些「壓力」。
此外,經常在酒桌上和某些著名酒評家口中聽到一款酒有「大酒風范」,那這個風范到底是什么風范?
2、「大酒風范」具體指什么?
剛才說到大酒一般都是出自名莊大牌,比較貴,這么說的話,難道要根據價格來判定一款酒是不是大酒?
這當然也不是,葡萄酒的定價因素太多了,雖然我們約定俗成地管這類貴酒叫大酒,也不代表只有這些酒莊能釀大酒啊。即使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酒款,只要有了這些特點,我們一樣可以說它們「有大酒風范」!
結構更龐大、酒體更飽滿
除了價格這種外在因素,只論酒本身的話,大酒與小酒最顯著的區別應該就在于「結構」。相比香氣,結構才是判斷一款酒好與不好的關鍵。
結構到底是什么呢?
結構是葡萄酒中的所有真實成分之間的關系,包括糖、酸、單寧、酒精、酒體和其他化學成分,這些成分會對彼此的感知產生影響。體現在口腔里,構成結構的就是酸度、單寧和酒精度,它們就好像三角形的 3 條邊,缺一不可。
如果把葡萄酒比作一幢房子,結構就是房子的墻、房梁、地板這些起支撐作用的部分,而風味物質就是其中的裝修。無論裝修再怎么好看,如果沒有結構支撐起來,就一堆裝飾品軟塌塌地放在那里,效果也絕好不了。
另外還有酒體,酒體指的是酒液在口腔里和舌頭上的質感或者說重量。越重酒體就越飽滿,反之則越輕盈。雖然酒體的輕與重不能作為評判一款酒好壞的單一標準,但大酒往往都具有重酒體的特點。
一款酒的結構、酒體跟品種有很大關系,先天條件就比較單薄的品種,再怎么釀也是沒法成為大酒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桑嬌維塞(Sangiovese)、內比奧羅(Nebbiolo)、丹魄(Tempranillo)等都是有能力釀出大酒的品種。尤其是赤霞珠,人家被稱作紅葡萄品種之王,不是沒道理的。
香氣風味更復雜有層次、余味更長
喝大酒的時候能感覺到種類非常豐富的香氣,而且層層遞進,綿延不絕,品嘗時只聞香的過程就能花費許久,酒液在杯中過幾分鐘,香氣就會有一層變化。而且綿延許久,不像口糧酒那樣在杯中放上幾十分鐘香氣就消失殆盡,甚至變酸了。
陳年潛力更強
陳年潛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于葡萄酒的結構,單寧越高、酸度越高,葡萄酒的壽命就越長。
除了結構,大酒還有更成熟、復雜的風味,這也是幫助陳年的一大因素。
大酒的壽命更長,適飲期也會相應地延長,很多大酒看年份是老了,但喝起來卻還正當壯年。所以喝大酒最好不要喝新年份,這種「殺嬰」行為無異于暴殄天物。
葡萄酒在陳年后會發展出來一些復雜的「老酒香」,比如皮革、動物皮毛、泥土、菌菇等等。這個便宜的酒很多也會有,但大酒的不同之處在于,在發展出老酒香的同時,新鮮的水果香也沒有消散,所以在最佳適飲期品嘗的話,往往能感受到新與老的交融,復雜感爆表。
3、喝大酒更需要儀式感
打個比方,如果說小酒相當于網絡小說的話,那大酒就是《百年孤獨》那類的文學名著。平時下了班或者等個車的時候都能拿出來手機看兩眼小說,哈哈一笑,或者跟著主角怒一把爽一把,完了隨時隨地退出頁面,回到現實生活。
但是想象一下你下班路上坐在擁擠的地鐵上拿出來一本《百年孤獨》來看……那畫面可太酸爽了!啥也看不進去,還會腦殼疼吧?
看完啥感受?別問,問就是人名真長。
看名著是很費腦細胞的,為了更好地迎接腦細胞的死亡,促進新細胞的再生,我們就需要一個叫「儀式感」的東西,收拾好桌面,泡好茶,準備好紙筆,然后一邊捋劇情一邊記人名。
喝大酒同樣也需要儀式感,它和名著一樣耐啃,在路邊蒼蠅館子里喝肯定不合適,在家自斟自飲又顯得有點孤單(這也真是有錢人的孤單了),甚至配的菜不對、選的杯子不對都會毀了這瓶酒。
喝大酒,就是得「講究」一點,找個安靜而舒心的環境,邀上三五好友來共同品味。那種「我干了您隨意」「走一個走一個」的場合,還是別帶大酒去啦。哐哐哐一杯又一杯地下肚,你不心疼錢,我都替你的酒委屈。
大酒喝完了,啥感受?別問,問就是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