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奔富,它是一副中藥……
說起歷史上學醫不好好學,跑去別的行業嗆行的人,你第一反應一定會想起誰?
在遙遠的南半球,有這樣一位醫學生,學著學著就跑偏了的高富帥醫生…他就是:
克里斯托弗?羅森?奔富(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
奔富在地球上線了
1811年的他降生在一個已經有十個孩子的英國牧師的家庭里,在家里排行老十一,江湖上的人都親切的叫他十一郎(我亂說的)
身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總是有著自己的思想。20歲出頭他就去往倫敦的圣巴塞洛繆醫院(歐洲最早的醫院之一!如果你看過福爾摩斯你一定會知道!)攻讀醫藥科,立志成為一名有尊嚴的醫生!
1835年的時候讀書讀著讀著就早戀了就結婚了,他的媳婦兒瑪麗荷(MaryHolt)也是一個醫生的女兒,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1838年結束了學業,他在英國南部海岸的布來頓(Brighton)行醫。他父親于1840年,母親于1843年過世。33歲充滿冒險精神的奔富醫生想著的是:“我要研究一下葡萄酒的藥用價值!我要用葡萄酒拯救世界!”
奔富想著是時候離家出走干一票大的了!于是沒過幾年他就帶著他媳婦兒、他女傭、他朋友移民去了澳大利亞……(身邊人也太好忽悠了吧!)
您的好友奔富在澳洲上線了
1844年8月8日是個好日子,這一天奔富先生在澳大利亞上線了。他將法國南部的部分葡萄藤走私到了南澳的阿德萊得(Adelaide)。后來他買下了瑪吉爾莊園(Magill Estate),次年在這里種下第一顆葡萄種子,終于收獲了果實,那天是個偉大日子。
當時,奔富夫人負責園地管理、葡萄栽種與釀酒工作,奔富先生就負責搞科研。
最初種植的葡萄是歌海娜,釀制出的酒主要為貧血患者提供滋補效用,因此奔富獲得了“1844永來不息”的稱號。
您的好友葛蘭許上線了
他們在葡萄樹的中心地帶建造了小石屋,夫婦倆叫它葛蘭許(Grange),英語八級的我很負責的告訴你這是“農莊”的意思。這也是日后奔富酒莊最負盛名的葡萄酒葛蘭許系列的由來。
葛蘭許口感優雅、充滿果香,有澳大利亞酒王之稱。由于稀少,在如今的市場中是眾多葡萄酒收藏家競相收購的一個寵兒。曾被權威雜志《Wine Spectator》稱為二十世紀最頂級的十二款葡萄酒之一,它曾一次次刷新葡萄酒拍賣的價格,其中Grange1998曾在2003年被拍出了71,040澳幣(約合軟妹幣32萬元)的天價。
葛蘭許是該酒莊歷史最悠久、品質最上乘的酒品,這里有著最出色的西拉。葛蘭許代表了澳洲葡萄酒的傳統釀酒技術,一切澳洲葡萄酒的特點都能從其身上找到。
市場要什么就給什么
也就是在那個簡陋的石屋內,奔富終于想起來了他還是個醫生!他在那兒建立了他的醫學實驗中心,并且開始為他的病人釀造加強型葡萄酒,俗稱奔富plus【人家明明是波特(port)以及雪利酒(sherry)】。隨著葡萄酒需求的增加,奔富先生開始大力增加葡萄的種植面積和產量。
到了1870年,葡萄園面積已擴至60畝,并且栽種了許多葡萄品種,包括歌海娜、華帝露、慕合懷特和佩德羅希梅內斯(一個葡萄取個名字都比我們爹媽用心!)。酒莊生產的葡萄酒包括甜酒、干紅與干白餐酒,主要市場是維多利亞與新南威爾士州。
您的好友奔富下線了
1880年,上帝大大又發動了【天妒英才】暴擊技能,奔富先生損失50000點血量,【HP=0】。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葡萄園和酒廠由他能干的媳婦兒瑪麗接管(不是來自東北的馬麗!),奔富的經營延續發展起來。可以說奔富酒莊的奠基人應該是他們夫婦倆,前者創造了這個酒園的雛形,而后者則是這個酒園(愛的)延續,是功不可沒的超強輔助!
在瑪麗的細心經營下,奔富酒莊的規模越來越大。在酒園建立后的35年時間內,酒莊的存酒量達到了南澳葡萄酒存儲量的三分之一!奔富酒莊原有的葡萄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20英畝,成為南澳大利亞第一大莊園。從此以后奔富酒莊就成為了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一個名字。
您的好友瑪麗也下線了
盡管瑪麗1884年正式退休,但是她的影響力卻極其深遠。1895年,為奔富酒莊作出卓越貢獻的瑪麗也遭受了上帝大大的暴擊,與世長辭,她的繼承者是她的女兒喬治娜和女婿托馬斯。
喬治娜和托馬斯的4個孩子被家族的產業深深感染都加入了奔富酒莊并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兒子弗蘭克和萊斯利2人共同經營奔富酒莊直到二戰,為奔富酒莊的后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人們都親切的叫他們——
你的好友Penfolds上線了
而他們也將自己家族的名字改成了Penfold Hylan。也就在那個時期,奔富壟斷了整個澳大利亞葡萄酒市場,產業達到了最高峰,從一個小小的莊園變成了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的(水)龍頭。20世紀20年代,奔富酒莊正式采用“Penfolds”作為自己的商標。
玩的就是出其不意
二戰后,許多新移民開始定居澳大利亞。奔富年輕的釀酒師馬斯·舒伯特原本決定去歐洲學習如何釀制雪莉酒。然而跑偏了。20世紀40年代,奔富成為當時南澳最大的酒莊。
一趟波爾多之旅讓舒伯特開始研究釀造像波爾多一樣可以長期窖藏的紅葡萄酒。50年代的時候,之前提到的葛蘭許其實是由此誕生。60年代,葛蘭許終于證明了澳大利亞葡萄酒的窖藏潛質,就像吃了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你的好友Bin上線了
60年代初期,容易跑偏的釀酒師舒伯特發現雖然每個年份的葡萄酒有它獨特的表現,在風格上卻有許多相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是葡萄味兒的(明顯瞎掰的)這個發現成為了奔富Bin 系列(Bin 389, Bin 707, Bin 28和 Bin 128)的主要釀酒理念,更促成了“酒莊絲帶兒”的發展。
整個60年代,奔富酒莊不斷開發各類平價親民的餐酒系列,在整個紅葡萄酒市場上可謂是哪兒哪兒都是奔富。除此之外,奔富酒莊也沒有忘記那些土豪們,開發了限量頂級葡萄酒,以BIN作為標志。而在這期間,奔富酒莊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
1976年推出的Bin 707以單一品種赤霞珠釀造,在短短幾年內再次證明了奔富的市場領導地位。1986年,約翰·杜瓦爾成為首席釀酒師。他的釀酒技術與天賦為80年代的奔富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以釀造口感香醇和諧的葡萄酒著稱。
澳大利亞葡萄酒=奔富
到了90年代,奔富酒莊開始進行產品創新。酒莊推出了白葛蘭許霞多麗,預示著澳大利亞不僅紅葡萄酒能釀的棒棒噠,釀白葡萄酒的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
之后酒莊推出了以巴羅薩谷西拉(Syrah,當地稱為Shiraz)釀造的RWT系列,使品質更上一層樓。
2002年奔富葡萄酒已銷售至世界各地,說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就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奔富。奔富酒莊所推出的產品能夠全面照顧所有市場的需求,他的風格展現了澳大利亞慷慨的民族精神與風貌。不過不知道會不會有袋鼠味兒?
奔富酒莊遵循“有多少優質葡萄就釀多少好酒的”簡單思路,不追求數量上的輝煌而是質量上的經典。這點也讓這個牌子在世界頂級葡萄酒的評選中一直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