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醉的人一定對“斷片兒”并不陌生,這個翻譯為“Blackout”的詞匯,生動地形容出了那種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的狀況。
不過雖然此時的大腦就像一臺黑了屏的錄像機,但身體卻反倒能像擺脫了“指揮中心”的管控般,在“斷片兒”后做出一些如脫韁的野馬般不受控制的事情。那么,為什么酒精能夠產生這種效果呢?
首先,酒中的酒精、雜醇油等物質具有刺激和麻痹中樞神經的作用,但少量飲用只會使人微醺,產生陶陶然之感。
不過,隨著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100mg/dl 時,人們就會開始放飛自我,可表現為不自主地話癆,精神十分亢奮等。
而在繼續飲酒直至血液中酒精濃度上升到300mg/dl的過程中,皮下中樞和小腦被酒精攻占,即使頭腦發暈也依然會讓人的精神十分亢奮,同時四肢可能會變得不協調,讓人有“控制不住我寄幾”的感覺。
如果這時再繼續喝的話,則會直接讓大腦中樞神經徹底死機,俗稱「斷片兒」。
這時酒精麻痹了海馬體,切斷了它與其他細胞的聯系,有人會表現得十分安靜,但有些人卻會仿佛被“附身”般做出一些十分“蛇精病”的行為,不過無論如何他們的所見所聞都并不會被大腦記錄——斷片后記憶會隨之消失,直達宿醉后的天明。
此前,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的專家曾就“斷片兒”發表過一篇《神經科學雜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做出解釋:“位于海馬回負責形成記憶的細胞在酒精水平極大提高時會喪失與其他腦細胞的聯系。”
換句話說就是酒精等物質會影響到海馬體神經的激活和傳遞,從而讓這個掌管著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轉化的關鍵器官暫時“失靈”,導致我們的記憶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儲存。
只是,或許是為了“借酒忘憂”,很多時候“斷片兒”反倒成了很多人刻意追求的一種狀態,這種追捧也讓各種“斷片酒”、“失身酒”銷量驚人,但事實上血液內堆積過多的酒精,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是由于我們前面提到的血液酒精濃度(BAC),其實就是用于法律或醫學目的度量酒精中毒的指標。而當血液酒精濃度達到300mg/dl,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斷片兒”程度時,即使會因人而異,但也存在致死的可能。
此外,由于“斷片兒”的人對于危險已然失去了感知,也沒辦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因此若無人看護的話簡直可以說是有N種致死的可能:
▋因為喝的不省人事,導致嘔吐物卡進氣道,窒息而亡。
▋因為酒精使人意識模糊,導致跌落河流、水塘,溺斃。
▋因為酒精攝入太多,導致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卒……
因此,最后還是要提到那句老話——小酒怡情,大酒傷身!珍惜生命,遠離“斷片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