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桌上常見的現象有:有的人千杯不醉,有的人喝一點兒就臉紅。對于喝酒臉紅常見的解釋有:這是一種不勝酒力的表現;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好,代謝快。那么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解釋呢?
喝酒臉紅的元兇其實是乙醛,當我們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除了不到10%的量是以乙醇原形由肺和腎排出,主要的代謝發生在肝臟。簡單來說,酒精首先經乙醇脫氫酶(ADH)催化,代謝得到乙醛。乙醛會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2(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乙酸再會參與到體內的多個代謝途徑中去,最終得到CO2和水,排除體外。這其中,除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對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也被認為有多種致癌效應。有的人體內天性缺乏乙醛脫氫酶(或者是不足),這使得喝酒時體內會迅速累計乙醛,遲遲無法代謝。這些乙醛會使體內毛細血管迅速擴張,進而出現臉紅的反應。
乙醛脫氫酶2(ALDH2)如果出了問題,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積,很快就會臉紅。這個問題還很嚴重,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是無能為力了。而這種基因缺陷在東亞人中更為常見。表象上看,有約36%的東亞人(日本、中國和韓國人)會出現喝酒臉紅的現象。盡管還存在其他非特異性的氧化酶,也可以氧化乙醛,但是效率同樣沒有ALDH2高,代謝需要的時間更長。乙醛在體內滯留的時間越長,對機體的損害就越大。
喝酒臉紅的人并不會像我們認為那樣的酒量更好,不易醉。相反,上臉說明這個人對酒精非常敏感,飲酒較多還容易出現酒精過敏甚至中毒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家酗酒與酒精中毒研究所和日本研究人員聯合發現,喝酒臉紅的人不僅不適宜喝酒,而且還有可能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當然,癌癥病因太過復雜,這種分析也沒有直接的實驗或統計數據支持。
因此,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正是代謝乙醛存在缺陷的人,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乙醛的侵害——即便自我感覺沒醉。盡管沒有醉倒,但實際上乙醛在體內的堆積越來越多,對機體的損傷也隨之增大。
喝酒臉紅可不是壞事,它提示你在代謝乙醛上的缺陷。許多人依據自己是不是醉倒來判斷該不該繼續喝,甚至有人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酒量見長就沒事了,這些都是不對的。其實,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反而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不僅僅是為了防范食道癌,對很多疾病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