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酒中,我們經常遇到結構(Structure)、質感(Texture)、回味(length)等這樣的品酒詞匯,然而葡萄酒中的結構,我們似乎看不見,也摸不著,實在令人琢磨。“結構”這個詞就非常重要,正如不了解單寧就很難懂紅葡萄酒一樣,弄不清楚葡萄酒的結構,就無法真正的懂得與菜肴的搭配和器皿的選擇。
葡萄酒的結構就如人體骨骼一樣,只有有了骨骼,肌肉才能依附,而葡萄酒只有有了結構,其水果香氣等才能依附。一款結構精良的葡萄酒,其香氣注定是豐富飽滿的,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變化無窮。
葡萄酒的結構就如導火索,只有點燃了導火索,才能“引爆”我們的味蕾,而葡萄酒只有有了結構,才能觸發我們舌頭上的味蕾。一款毫無結構可言的葡萄酒嘗起來肯定是索然無味的。
什么是結構?
在品酒中,我們所說的結構,一方面指的是葡萄酒的結構,另一方面指的是葡萄酒的口感結構。葡萄酒的結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指葡萄酒中那些不因時間而改變的物質,如酸、甜、酒精以及單寧等,是葡萄酒的物質基礎;而葡萄酒的口感結構指的是酒體與酸的結構,可以用結實(Tight)、柔軟(Soft)、濃烈(Intense)、干澀(Dry)等詞匯來形容,品酒者能否感受到還存在疑問。
上過葡萄酒課程的愛好者知道,專業的品酒表格主要包含三個部分:顏色、香氣和口感。
其中口感描述的是葡萄酒的甜度、酸度、單寧、酒體、風味和回味,多以高、中、低為指標,比如說甜度為干型,高酸,高單寧,重酒體等等,明顯跟上述的詞匯表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就在于品酒表格中填寫的口感是各項主要指標的客觀屬性,而描述葡萄酒“結構”所用的詞匯體現的是主觀的感官評價。
當然,主觀的感官評價并不是無中生有,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客觀指標的基礎之上,二者并沒有矛盾,所以,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首先要經過反復的訓練,準確的去把握這些客觀指標,然后再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講出來,就像書法要先學楷書,然后是行書、草書,較后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一樣。
但是,不先學楷書,就寫不好草書嗎?這也未必,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經歷不一樣,喜好不一樣,專攻隸書或魏碑也未嘗不可,我經常碰到一些老茶客,前列次接觸葡萄酒,聽我扼要的介紹一些葡萄酒品嘗的技巧和描述的方法,就能夠把酒的結構非常準確而形象的表達出來。
實際上,如果不是立志要成為書法家的話,只是為了把字寫得好看一點,或者怡情修性,那么,想學哪一家、哪一派、哪種字體,就是純粹個人興趣而已。葡萄酒愛好者也是如此,又不是考試要寫標準的評酒報告,只是把自己較鮮明的感受說出來,基本上也可以說,就是葡萄酒的結構了。
綜上所述,在我的理解,葡萄酒的結構,就是指葡萄酒口感中的甜度、酸度、酒體、單寧、風味、濃郁度、復雜度、平衡感和回味的綜合感官感受。
既然是感受,就意味著是有個人主觀成分的,有可能因人而異,因侍酒條件而異,因環境而異。
必須強調的是,對于葡萄酒結構的解釋,沒有標準的答案和定義,我曾經跟國際上一些著名的葡萄酒專家討論“結構”這個單詞的含義,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而且往往語焉不詳。
由此可見,葡萄酒的結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紅葡萄酒,結構的確與單寧相關;而在白葡萄酒中,結構則與葡萄酒的酸度有關。此外,不管是單寧還是酸度,葡萄酒的結構與它們都不是一一對應的因果關系,它們只是影響葡萄酒結構的組成因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