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影視迷,恰好也是個葡萄酒愛好者,那么今天的話題你一定非常感興趣。葡萄酒在影視劇中作為一種獨特的“客串”角色,有時候會作為笑料讓你捧腹,但捧腹之余,我們作為葡萄酒愛好者,比一般的觀眾更應該去了解其中的知識和內涵。關于這樣的影片其實不少,不知道大家還能記得多少?
最近熱播的《跨世代》
第一集里,陳豪就被色誘,秘書Annie在陳豪辦公室里打開恤衫將香檳緩緩倒入,畫面香艷至極。
我們的鋼鐵直男陳豪給出了教科書般的答案:“你知不知道我的香檳很貴的?”
香檳是采用傳統釀造法經過瓶內二次發酵釀造而成的起泡酒,只有在法國香檳產區生產的起泡酒才能叫做香檳。因其生產工藝復雜,所以價格比較昂貴。
還有,當他知道了自己82年的拉菲被洋蔥泡過了之后,捶胸頓足,哭笑不得的滑稽無奈樣子,讓我們葡萄酒愛好者真的捧腹大笑。
82年的拉菲,本身就是絕世佳釀,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飾,作為老年份的佳釀,我們更應該謹慎地換瓶,用充分的醒酒時間讓它蘇醒過來,而不是急匆匆用錯誤的方法喝掉它,喝好酒是需要儀式感的。
周星馳電影
戲里戲外,星爺都是個資深的葡萄酒愛好者,舉幾個例子你就會深有體會:
《大內密探零零發》里品酒的橋段,堪稱經典。戲中說道:“你咕嚕一聲就吞下去了,別說是酒,尿你也分不出甜的咸的,飲酒有如美人,要喝得其法。”
品鑒葡萄酒,本是一件優雅的事,不能太過急躁。品嘗的時候,盡量讓葡萄酒在口腔中多停留片刻,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感受葡萄酒的酸甜度,單寧和余味。
在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中,電影開始不久,鄧超扮演的劉軒在拍賣會中以數百億拍下青羅灣的一塊地皮,高興得開Party,把商界上的朋友都請過來慶祝。
有個老板開著飛行器降落在大院里,嘴巴嚷嚷:“聽說你要開90年的康帝,我怎么會遲到!”
徐克扮演的另一個老板以為劉軒被自己耍了,喃喃自語說:“小劉這個項目,起碼虧200億,又幫我們周邊的項目升值300億,我們還要喝掉他100萬的紅酒,豈不是禽獸嗎。”
那么,這瓶羅曼尼康帝真的價值100萬嗎?
1990年份的標準瓶康帝的國際均價為124388元人民幣,最貴的報價來自倫敦的一家酒商,價格為15萬元人民幣。而1.5升瓶裝的報價為27萬元,所以這三瓶酒的價格總和的最大值大約是57萬元,離100萬尚有距離。羅伯特·帕克說過:“羅曼尼康帝是百萬富翁買得起的葡萄酒,卻只有億萬富翁才舍得喝。”
剛才提及的國內的影視片段相信大家都看過,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較為詼諧,夸張的一些國外影視作品,來看看它們對于葡萄酒元素的添加是怎么運用的。
《美食家》
喜劇:飯店星級評定人對戰快餐大亨
法國電影 1976
主演:路易·德·菲耐斯 / 科魯徹
《美食家》中的美食雜志主編Charles Duchemin(Louis de Funès)具有天賦異稟的嗅覺和味覺,食物經他的鼻子一聞、嘴巴一品,是否真如傳說中美味便可得知。
其中最被葡萄酒愛好者常提起的就是他品鑒葡萄酒的那一段:
“漂亮的掛杯,紅中帶紫,有光澤,這是一杯波爾多葡萄酒。” 這自然是夸張了,單單從一杯葡萄酒的顏色和光澤就能準確判斷出產區幾乎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單單從眼睛去觀察葡萄酒的話,我們一般只能夠得出它是年輕的還是老年份的,是高酒精度的還是低酒精度的,是否有沉淀,是否有缺陷,是白還是紅或是桃紅等。想要從肉眼直接判斷產區,那只是影視效果罷了。
“酒離不開土地,這土稍微帶點沙粒,是梅多克土。”如果這世界上真有肉眼判斷葡萄酒土壤的品酒師,那應該被奉為酒神了吧。
“酒同樣離不開陽光,釀這種酒的葡萄,曾經沐浴在西南山坡充足的陽光里,那是圣·來里恩。” 這里的圣·來里恩其實就是波爾多圣朱利安(Saint Julien),而電影中的這款葡萄酒則是來自梅多克二級莊雄獅莊園(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文中說到的土壤和陽光,是影響和葡萄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品種適合種植的土壤是不一樣的,土壤和陽光會影響葡萄酒的酸度,酒精度,果香濃郁度等。
縱觀幾十年來的電影佳作,無論是刀光劍影的動作片、還是浪漫到底的愛情片,亦或者是詼諧幽默的喜劇片,我們可以看到“葡萄酒”這個配角出現得愈來愈頻繁了。
電影源于生活,一部影視佳作就是社會的縮影,葡萄酒逐步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電影自然也不能將其舍棄。葡萄酒以其高雅、獨特的元素,除了在唇齒上給你滿足感之外,相信讓你在更多影視佳作里收獲更多葡萄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