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 團隊
葡萄酒作為個性化比較明顯的酒類,由于信息不對等,不少經銷商會通過靈活調貨,一方面解決下游客戶之急,一方面減少資金占用。
但WBO最近發現,這種調貨的方式其市場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縣城酒商甚至開始直接與進口商進貨,甚至有的品牌已經開始取消省級代理商這個層級。
相互調貨空間被壓縮
成都一家葡萄酒工作室的程先生平時除了做一些葡萄酒知識培訓工作,同時也利用圈內人脈的優勢,幫助不少各地的經銷商調貨。
但這位調貨人士近日向WBO透露:這樣的生意如今難度越來越大,成功率越來越低。“打個比方,一名綿陽酒商找他在成都的批發商拿一款波爾多AOC,該批發商手頭無貨,便找朋友掉了10件貨過來,每瓶加10元售出。但這名綿陽經銷商很可能第二天就能找到進口商。這個生意不僅絲毫不具備可持續性,還有可能得罪客戶。”他說。
不僅在內陸地區,杭州酒鑰匙公司目前已放棄打造調貨平臺的業務。該公司陳凱告訴WBO:葡萄酒行業需要調貨的,很多都是流通型產品沒有利潤空間,我們無法從中獲利。
遇到同樣問題的還有成都酒商余俊。“前幾天我找同行調了幾瓶唐佩里濃香檳,進成多少賣多少,一分錢沒有加。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還搭配其他幾種自己獨家代理的利潤產品。”他說到。
二批商直接找進口商、廠家拿貨
渡美堂培訓機構負責人陳勛認為:“這在于葡萄酒圈子不大,信息愈來愈透明,地、縣一些有一定量的經銷商在需要貨的都是不會找省會的經銷商,而是直接找沿海的進口貿易商。”他指出。
余俊指出:我以前有一個縣級市客戶,一直找我進一款阿根廷酒,這兩年去了糖酒會逛展,也很少找我了,而是直接從廣州總代理處進貨,這種現象在80后酒商中特別普遍。
另外,許多二批商和終端也主動向廠家和進口商靠攏。WBO所知一些煙酒店經銷商甚至會通過拼柜、定制小標酒方式直接與國外酒莊或酒廠合作,身份轉變成進口商。
不掌控終端的一級代理商地位尷尬
由于市場大環境不佳,諸多貿易型進口商更多希望快速出貨。這讓他們設置的起訂量越來越低,從過去50箱包運費,到現在10箱包運費。他們也在逐漸地把視野落到有穩定銷售的中小經銷商上。
所以,市場壓縮的不僅僅是調貨者的空間,也讓一級代理商生意遭受嚴重擠壓。特別是不掌控終端、團購消費者資源的一級代理商,更沒有空間。
“進口葡萄酒要上量,必須進行短渠道運作,控制加價率,如果還采用一些名優白酒的省級、地級、縣級的三級代理模式,終端價格就會很高,消費者不會買單。”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委副秘書長席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