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這是#釀造工藝#的第1篇文章。
以前我只知道葡萄酒有價格pua,看到有的朋友在社交平臺分享幾十塊的小酒,下面好幾條“你該升級一下了”評論,還要配上陰陽怪氣的笑哭表情。
后來發現連桶味也能pua。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法國桶變成了業內的黃金標準,它帶來的木頭香、烘烤香等,變成了判斷一瓶酒是否優質的準繩。
被想牟利的商家鼓吹一番,再被學得一知半解、熱愛創造鄙視鏈的人一忽悠,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干脆把沒有木頭味的一律當作便宜爛酒。
甚至還有聰明人發明了橡木條、橡木粉來賦予葡萄酒“法國桶味”。
但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適合用法國桶,一旦強行追求“高級感”,蓋過了葡萄酒原本的花果香氣,只剩粗糙的口感時,爛酒就誕生了。
再說審美應該是多元化的。
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另一種“桶味”:斯洛維尼亞桶。
橡木桶給葡萄酒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這兩方面:香氣和質地。
例如我前幾天寫喝酒筆記的這款酒,煙葉、香料等香氣就是在桶中陳年產生的;
單寧雖然含量高,但并沒有覺得酒的質地粗糙,或是非常苦澀,也是因為桶里陳年這個過程把單寧馴服得柔和了。
因為樹的品種、生長環境、木材質量、風化時間、烘烤時間等不同,做出來的桶對酒的影響也不一樣。
除了常見的法國桶、美國桶(其中還有細分),幾個東歐國家也生產橡木桶,例如斯洛文尼亞。
斯洛文尼亞桶用的樹是夏櫟(Quercus robur),這種樹的紋理更細致,含有更高的鞣花單寧,自身的香氣比較淡。
而且這種桶尺寸很大,容量能達到幾千升,顯得大部分225升的法國桶特別嬌小。
桶大,葡萄酒和桶的接觸面積就小。這樣在陳年的過程里,葡萄酒不會從桶里吸收到太多單寧,果香味可以保存得更好,木香等微妙而且完美融合。
所以斯洛文尼亞大桶非常適合用來釀造需要緩慢陳年的葡萄酒。
在19世紀時,斯洛文尼亞桶一度很流行,尤其是在意大利北部。
但后來法國橡木桶站上了鄙視鏈頂端。因為法國桶代表的現代釀酒業代表了一種行業標桿;另外控制發酵溫度、浸皮技術的改進讓酒不用再陳年那么久了。
慶幸的是,這幾年斯洛文尼亞桶有回春的跡象。
因為釀酒業要探索新領域,也有消費者拒絕統一的審美。不僅如此,喜歡用斯洛文尼亞桶的幾個意大利產區還算爭氣,有幾款好酒光耀門楣,桶也受到關注了。
例如基安蒂產區,尤其是年輕易飲的酒,面對桑嬌維塞這個嬌弱又喜怒無常的品種,如果用法國桶的話,會帶來更多的濃縮風味和結構感,顯得有點用力過猛。
比較好的選擇還是用斯洛文尼亞大桶,慢慢哄著葡萄酒陳年,保證鮮活的果香和酸度,再加上一些更有層次的香氣。
另外有的阿瑪羅尼酒會選擇先用法國桶陳年,再換到斯洛文尼亞桶里。這樣不僅增加了酒的結構感和桶味,還能減少法國桶帶來的“變味口感”。
總之,使用什么樣的桶,取決于和葡萄品種、風土的搭配,以及釀酒師想追求的效果。對于我們喝酒人來說,葡萄酒雖然很復雜,但不人云亦云,遵從自己的選擇最重要。
完結撒花。
感謝您閱讀今天的文章,
如有不當或錯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要是覺得還不錯,點下喜歡和分享鼓勵一下吧。
關于作者:
棉棉的葡萄酒日記:葡萄酒博主/進口商,WSET 3,各平臺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