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葡萄酒可謂是琳瑯滿目,除了有不同品種和產區的說法外,還有名莊酒、酒莊酒、酒商酒、品牌酒、瓶裝酒、散裝酒、灌裝酒和貼牌酒等一系列說法。它們雖然都由 3 個字組成,但意思卻不盡相同。相信此刻的你肯定已經犯懵了,趕緊看看下文的解釋吧!
酒莊酒
酒莊酒(Estate Wine)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術語,不過它沒有嚴格的法規限制。一般認為酒莊裝瓶酒即酒莊酒,而酒莊裝瓶擁有嚴格的法規限制。酒莊裝瓶指的是在酒莊里完成釀造和裝瓶的葡萄酒,通常要符合這 3 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首先是酒莊在適合種植葡萄的領域擁有自有式葡萄園;其次種植的葡萄不直接進行售賣,而是用作自家釀酒的原料;此外釀造和裝瓶過程全部都在酒莊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葡萄酒的可信度,而且在同一生產商的所有葡萄酒中,酒莊酒的品質一般相對較高。
名莊酒
名莊酒其實就是酒莊酒中的一個特殊分類,顧名思義,它指的是產自一些知名酒莊的葡萄酒,例如法國波爾多(Bordeaux)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及其它列級名莊酒、意大利西施佳雅(Sassicaia)、西班牙平古斯(Pingus)和貝加西西里(Vega Sicilia)、美國作品一號(Opus One)和嘯鷹(Screaming Eagle)以及澳洲奔富(Penfolds)等。
品牌酒
以波爾多為例:雖然波爾多葡萄酒在世界上都很知名,但知名的酒莊酒只占總量的 5%,而剩下 95% 的葡萄酒在市場上一般難以立足。要想讓這些葡萄酒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不僅僅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場和營銷策略,更需要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來作支撐。于是,品牌酒的概念應用而生。典型的品牌酒就是木桐嘉棣(Mouton Cadet),它既可以是普通的大區級,如木桐嘉棣珍藏波爾多干紅(Reserve Mouton Cadet Bordeaux Rouge);也可以是更高一級的產區級,如木桐嘉棣珍藏梅多克干紅(Reserve Mouton Cadet Medoc)。
酒商酒
酒商酒一般指酒商通過收購葡萄、葡萄汁或原酒等進行生產調配并灌裝而來的葡萄酒,裝瓶后他們往往以自己的品牌名義進行貼牌銷售。通常,酒商酒品質要比酒莊酒差,因此價格也會更低。例如拉菲集團旗下的拉菲傳奇(Lafite Legende)就是酒商酒,其品質和價格都要遜色于拉菲古堡。
瓶裝酒
瓶裝酒指的是葡萄酒在離開酒莊或產地前就已經裝瓶,也就是常說的原瓶進口酒。一般認為,瓶裝酒的品質更有保障,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摻假的可能。的確,最開始瓶裝酒的出現就是為了防止造假。在風靡歐洲葡萄園的葡萄根瘤蚜蟲災害后的 20 世紀早期,葡萄酒非常短缺,散裝酒品質得不到保證,那時還一度出現了假酒泛濫的現象。于是,在 1924 年,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莊主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率先強制推行酒莊裝瓶,從而終止了桶裝散酒的出售。
散裝酒
進口酒除了是瓶裝酒,也可以是散裝酒,這是 2 個相對的概念。散裝酒大多是裝在大桶或皮囊中進行運輸,然后在進口方所在地(目標市場)進行裝瓶,散裝酒也就是常說的原酒進口。散裝酒的優點是運輸方便,而且在目標市場裝瓶可以使其包裝更加符合該市場的需求。不過缺點就是,散裝酒增加了造假的風險。而且散裝酒大多品質一般且售價較低,因此在運輸時也一般會選擇低價的貨運柜,這可能會給葡萄酒帶來一定的影響。
灌裝酒
散裝酒的概念我們已經知道,而灌裝酒指的就是在目標市場將散裝酒裝瓶而得。然而,在當下這個談灌裝色變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灌裝酒=假酒,或者起碼等于差酒。的確,就算里面裝的是真的葡萄酒,其品質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畢竟前面也提到散裝酒大多品質一般。更何況灌裝酒還因來源而難以得到品質保障,所以遭到非議也就在所難免了。
貼牌酒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貼牌酒并不一定等于假酒。貼牌酒俗稱 OEM,即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貼牌生產),這是一種代工形式,指的是生產商按照商標持有方的要求和授權,完成葡萄酒的釀造過程,并貼上商標持有方制定的品牌名稱和酒標。有時候,這也可能是國內進口商想做一個自己的品牌,不過生產和灌裝都讓國外酒莊進行,最后貼上該進口商指定的品牌名稱和酒標。
然而在以前,有部分不法酒商為了謀取更多的暴利,同時更好地操控市場,而將廉價低質的進口葡萄酒貼上自己的品牌,再高價轉手;更有甚者,直接灌裝假酒銷售,這才引起“談貼牌酒色變“的現象。而且,不可否認 OEM 酒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在保稅監管場所進口散裝葡萄酒,再在保稅監管場所進行裝瓶貼牌,披著“進口葡萄酒”的外衣混入國內市場。因而在有些人眼里,貼牌酒和灌裝酒一樣可能都不是那么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