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咸平
我們一直試圖證明世界上其他主要葡萄酒生產國都有政府維持的嚴苛標準來管束酒企們,所以它們國家的葡萄酒行業才有相比中國有序那么多、優秀那么多——也想幫中國酒企說說公道話,一味責怪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嗎?可事實卻證明,中國葡萄酒之慘烈,酒企實在脫不了干系。
分析外國葡萄酒的時候,美國葡萄酒主要作為優秀的中低端酒范例出現,但事實上美國也有卓越高端葡萄酒(在葡萄酒比賽時有簡要提及)。在二十幾年前,沒有人會將美國葡萄酒和歐洲舊世界葡萄酒進行比較,但今天美國葡萄酒已遍布全世界,并且有些價格之昂貴已經超過了法國的列級酒莊酒,釀出的佳釀享譽全球,即使與舊世界的頂級酒相比也毫不遜色,如羅伯特?蒙大菲酒園(Robert Mondavi Winery)、哈蘭酒園(Harlan Estate)、鳴鷹酒園(Screaming Eagle)、作品一號(Opus One)、爵菲酒園(Joseph Phelps Vineyards)、卓恩酒侯(DomaineDrouhin)等等。難道美國也有如法國AOC一樣的嚴苛體系?
非也。屬于新世界國家的美國,雖然也有類似于法國AOC的葡萄酒管理體系——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s(美國葡萄酒種植區域),簡稱A.V.A。不過AVAs只是按地理劃分的葡萄種植區,對葡萄品種不作限制,對每畝的最大產量也沒規定。所以比起歐洲的酒法律是相當寬松的。
而且,美國的酒企其實也和中國的一樣喜歡在“分級”上吹牛:在酒標上通常可以看到有“reserve”(珍藏)、“special selection”(精選)、“classic”(經典)、“private reserve”(私人珍藏)等等貌似形容等級的詞,事實上美國酒沒有特殊的分級體系,因此這些稱號都不被酒法律認可的,只是酒莊用來區分他們自己酒的分類罷了。這說明什么?酒的定價和名聲全靠酒廠自己了。
沒有法律的嚴苛規定,沒有官方權威證明的品質和等級,但美國還是有那么些酒莊老老實實地種葡萄、釀造酒,在被所有人瞧不起的時候蟄伏,后來居上憑自家好酒打下天下。沒有嚴苛法律準則的美國,某種程度上不也是亂世嗎?美國頂級酒莊完美地詮釋了“獨善其身”的高貴。
現在如果想買價格適宜的國產酒,選擇有很多。可價格雖然是“親民”的,其品質卻是“擾民”的。
我們在新世界中低端酒商身上得到的“遷就”是完整的:低價、好喝、優質(相對中國酒而言)、方便……中國低端酒相形之下,安全的不一定好喝,好喝的可能不安全,還有很多不好喝也不安全,安全又好喝的價格就不那么好看。隨著稅率的降低、市場的開放、消費者的日漸成熟還有國外葡萄酒的產量過剩,中國中低端葡萄酒究竟還能憑什么立足?
還只能是“改造自然遷就人”,是“改造”,而不是“摧殘”。
尋找相對合適的釀酒葡萄產區,以踏實的態度釀出安全可靠的酒,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好好琢磨中國人的口味,釀造出討喜的酒;研究什么特點的酒能最好地與中國菜搭配;研究中國人的飲酒習慣,什么場合什么偏好什么包裝,都是可以好好深究一番的。
把中國消費者們的心思看清楚然后多多遷就、好好伺候,而不是多多糊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從嚴格標準來說,中國暫時還沒有高端酒,高價酒倒是不少。在前面對外國佳釀的分析后,我們認為高端酒要在優越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做到“珍藏自然吸引人”。優越的自然基礎我們顯然是有的,人稱“全球三大品酒師”之一的杰西絲?羅賓遜女士在《世界葡萄酒地圖》一書中也指出,北緯44度是釀酒葡萄的最佳產區緯度,而我國的新疆地區就處在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再加上我國不僅幅員遼闊,而且氣候、地質條件都很復雜,其他地區亦可能分布著適合種釀酒葡萄的小產區。
而行業本質中最核心的“珍藏自然”,中國酒企卻鮮有認認真真去做的。要不毛毛躁躁,沒種幾年葡萄酒就敢輕易推出高價酒;要不與其他國家的酒企合作,想一步到位;要不專想投機取巧,拼命搞噱頭(比如限量版、請藝術家設計包裝等)。珍藏自然,自身不斷追求卓越是必須的,達到了一定高度自然不愁沒有權威第三方考驗和證明。加州酒“五月革命”事件不正證明了這是個實實在在靠品質說話的行業嗎?
好在中國還是有一小撮酒企顯露出誠心和決心的,比如曾被拉菲酒莊看上的怡園酒莊和產品被選為世博聯合國館唯一指定葡萄酒的甘肅紫軒酒業。盡管他們本身在走向名酒莊、釀造“中國好酒”的路途上仍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但是目前確實是中國中高端酒企應該學習的典范之一。
(文章來源:東方知行社 作者: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