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21年葡萄酒業的第一件重磅新聞莫過于WSET宣布暫停在華業務。進入中國15年,已然成為許多業內人士所依仗的水平認證考試,WSET在華業務的暫停無可避免地引爆了各方爭論。WSET在15年間培養了什么樣的葡萄酒人才?WSET“退出中國”后,是否該建立屬于中國的獨立認證體系?一起來聽葡萄酒大師劉琳怎么說。
鼠年的葡萄酒教育可謂困難重重,先是疫情,之后是WSET在中國的“停業整頓”。一個應該跟隨新興市場繁榮富強的行業,突然踩起了急剎。WSET在中國按下暫停鍵后,許多葡萄酒學校紛紛推出自己的救火課程。火燒眉毛,要做點兒什么也是正常的自救反應。但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全新課程去取代WSET,并不是靠打中國牌,就能手起刀落,應運而生的。
WSET到底是個
什么玩意兒?
全球主要葡萄酒市場中,一提到教育,都少不了英國葡萄酒和烈酒基金會(Wine & Spirit Education Trust,簡稱WSET)。
作為一個老牌的葡萄酒教育體系,依托證書為框架,WSET成功地將葡萄酒教育做到了內容的全球化和通俗化,并建立了漸進式地吸引愛好者、發燒友、以及葡萄酒從業人員的成熟體系。不例外的,WSET也成為了中國最主流的葡萄酒教育體系。
但關于WSET的論辯,國內葡萄酒行業內一直沒斷過。對于這個話題的熱情,其他市場難以望其項背。
參加過中考高考的成年人都明白,所有標準化的學習,其缺點和優點都離不開標準化。而證書在面對陌生人群介紹自己的場合,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找工作時。但是,WSET一樣無法逃過標準化的“普適性”與“有限度”這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
不同等級的WSET徽章,
成為陌生人了解自己葡萄酒知識水平的便捷途徑
圖片來源:網絡
平心而論,整個國際國內市場上,并不存在能與WSET相提并論的葡萄酒普及教育課程,無論是課程設計、管控,還是市場認可度和現有體量。即便最近WSET在中國管理的規范化細節正在接受政府部門審核,復課無非時間問題;我相信這一江湖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并不會被撼動。
國內常聽到的質疑聲音往往摻雜著很多復雜的情緒:
1)不學WSET是否就沒有辦法成為葡萄酒專家?
2)學了WSET的“專家”為何并不夠專業?
這種質疑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對WSET體系并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將一部分“專家”的問題轉嫁成了WSET的問題。
WSET之我見
WSET初階課程(一級和二級),面向一般愛好者,或者是葡萄酒從業人員之中對專業要求相對低的,比如說直接應對消費者的、一般的酒水銷售人員。
WSET的三級課程也稱為高級課程(英語原文是Advanced),但這“高級”的含義跟高級數學里的“高級”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安個大帽子的動因,大約是鼓勵學生在葡萄酒的道路上,能夠斗志昂揚地繼續走下去。
同時,因為三級(高級)課程涉及內容的全球化程度,確實也是今日葡萄酒世界的精簡概括。國際上許多葡萄酒專業院校,包括最一流的高等院校,也將其作為畢業必須(或者建議)完成的模塊之一。
WSET總部對授課最低時間有規定,各學校在此基礎上可增加課時。具體的最低授課時間為:一級課程6小時,二級課程16小時(加建議自學及考試時間,共計28小時)。三級課程30小時(加建議自學及考試時間,共計84小時)。
所以,WSET一、二、三級所培養的“專家”,并不具有任何專業意義上的專家質素,而是相對于一張白紙的普通消費者的“專家”。畢竟,即便是三級(高級),一周集訓也是出不了擲地有聲的專家的。但普及教育的意義,在于創造共同語境,培育深入教育的基礎。
WSET四級課程(也稱“WSET Diploma/文憑”),與一周可以集中授課完成的三級(高級)相比,有質的飛躍,不同學校會安排一年到兩年完成。預計完成課業需要504小時(授課課時至少為116小時,加上課外自學時間和考試388小時)。對于大部分有工作有家庭的人來說,這些額外需要投入的時間是非常奢侈的成本。
學習四級課程的人員,一般都是專業人員。當然,再高的門檻也阻擋不了任何重度葡萄酒愛好者深潛的心。從工作的實際要求來說,我個人覺得大公司里培訓和教育等崗位會有必要學習四級,以及一些葡萄酒門類(如:品牌知名度較低的許多精品小酒莊)的 B2B銷售,或是葡萄酒媒體的執筆人 / 主講人。
但是,即便是耗時比較多的四級文憑,帶來的也只是一個在全球化框架下的,更為深入、全面并具象的知識體系,并不自然取代葡萄酒大專院校的專業學習,而成為更“硬”的文憑。業內招聘專業人才時,過于偏重WSET文憑,而對葡萄酒大專院校的其他文憑視若無睹的現象,不理智也不公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話又說回來,對于傳達葡萄酒知識給普通消費者的,四級文憑確實比其他細分的專業院校的知識體系會更接地氣,同時兼顧全球視野。
購入WSET Diploma的推薦書單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圖片來源:網絡
WSET四級文憑的通用性和全面性,使得IMW(葡萄酒大師學院)接收學生的標準,除了對從業經歷的要求以及推薦人舉薦之外,也認可WSET四級文憑獲得者,等同于葡萄酒專業院校的畢業生。
既然說到葡萄酒大師,也順便叨一叨“big picture:廬山本山”。不論在英文原文還是中文譯文里面,都有一點托大的意味。葡萄酒大師并不是無所不知,簡單來說,算是在種植,釀造,品控及銷售等各環節都有相當深度了解得通才,并具備相當程度的溝通能力,以及思辯能力。但如果具體到非常專業的研究,比如酵母或者基因,一般的葡萄酒大師不過就是了解個大概,少數的MW會了解研究重點和趨勢,以及意義在哪里,僅此。并不能跨越專業院校專題研究的能力范圍,而且差得很遠。
Master of Wine認證
圖片來源:IMW
說回WSET。國內很多人對WSET“專家”的反感,無非源于人類對于“半桶水晃蕩”還牛哄哄的天然抗拒。當然,這應該是具體到獨立個體的問題,此鍋輪不到WSET來背,也不應該讓踏實學習的其他學生來被集體標簽化,花了錢花了時間還非要讓人覺得是后娘養的。如果學習不被鼓勵,市場的將來除了營銷手段還可以依靠什么?
WSET的缺點
作為一個教育體系,WSET的缺點源于標準化,前面已經提過。
比如說,產區風格,在普及的時候有必要樹典型,但結果就是容易以偏概全(還得仰賴老師的水平和視野),或者無法與時俱進。誰定義的典型?什么時期的典型?什么典型:典型的產區表現,還是年份,還是品種,還是酒莊?一個大問題能引發一大串小問題。
WSET建立了一套相對科學的品鑒體系,
但難免有不能觸及的地方
圖片來源:WSET
再比如說,品鑒時,將許多嗅覺味覺元素量化能有助于建立個人數據庫的基礎,同時也為品鑒者之間的互相交流提供參照系和共同語境;但也難以規避一些品質的標準難以被量化的短處。比如單寧的性狀、成熟度,對品質的影響遠比數量重要。理論上大家都知道兩者(可量化的,與不可量化的)不可偏廢,實際品鑒交流過程中,要兩全其美并不容易。
又或者,很多詳細描述和表達的標準語匯,西方讀者更容易有聯想度,很難被東方讀者理解。但進一步說開去,即使運用東方讀者熟悉的語匯,如何將這些語匯與葡萄酒的香氣掛鉤,又需要一層“翻譯”和闡釋。
還有類似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標準化普及教育天然無法解決的矛盾。
WSET建立起的品鑒語言,
也許會讓其他國家的學員摸不著頭腦
圖片來源:網絡
磚來了
WSET在中國重啟只是時間問題。與其著急研發救火課程,做一個類似WSET但難以比肩的版本(no offense,人畢竟摸爬滾打幾十年了),且很有可能課程還處在研發初期WSET就解凍了。不如眼光放長遠些,思考下WSET的優缺點和這個系統無法覆蓋的市場需要。與其各據山頭,何不合力為之。畢竟,葡萄酒教育的本土化和多元化雖是大勢所趨,但葡萄酒盤子的局限始終是骨感現實。
趁新年伊始,大家養足了精神,心情尚且美好,拋出這塊磚。祝鼠年過得特別不容易的葡萄酒教育者們,能在牛年轉個乾坤。
文 | 劉琳MW
編 | 梁同正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 版權聲明:本內容版權歸《葡萄酒》雜志所有,
轉載請聯系后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