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以前,“紅葡萄酒有益于身體健康”這句話使紅葡萄酒一躍成為酒類矚目的焦點。法國人習慣攝取高熱量食物,又經常煙不離手,但因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法國人卻十分稀少,這種“法國矛盾”(FrenchParadox)現象的幕后英雄,正是紅葡萄酒內所含的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
多酚是花青素(紅葡萄酒的色素)類黃酮(白葡萄酒的色素)兒茶素、單寧(澀味成分)等酚類物質重疊(聚合)后組成的成分。簡單來說,就是葡萄酒的顏色及澀味成分。研究結果證明,多酚能夠抑制膽固醇、中性脂肪等會引起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動脈硬化主要是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氧化所引起的,而多酚具有容易與氧氣結合的特性,故能抑制壞膽固醇氧化。
對消費者而言,光是“有益健康的酒"這句話就足以令人心動,從而掀起了一股“紅葡萄酒熱潮”。在那之后,有研究結果顯示,屬于多酚之一的“白藜蘆醇”能夠改善高血壓、乳癌、肺癌及大腦功能,不過這些結論并非釀酒師們關注的重點,釀酒師們關注的是多酚會給葡萄酒帶來什么樣的風味和口感。
過去會用“葡萄開花后百日”作為葡萄成熟期的標準,后來發展到用測算糖度的方式判斷成熟度,現在,釀酒師們更重視“酚類物質的成熟度"。酚類物質的成熟度不僅與澀味息息相關,還會連帶影響到香味,釀酒師們也因此將之視為重要的判斷標準。
事實上,測算酚類物質的成熟度與香味的形成狀態,其實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釀酒師們必須攜帶分析數值,在葡萄園里來回奔走。由于酚類物質富含于葡萄的果皮和種子內,所以釀酒師們必須實際試吃葡萄,咀嚼果皮和籽,才能確認酚類物質的成熟狀態。只要將葡萄放入口中咀嚼,就能感受到葡萄的澀味與香氣,也就是酚類物質的味道。釀酒師們必須憑感覺記住葡萄的味道,評估酚類物質的成熟程度。
葡萄成熟過程的第一步是果粒變大、糖分提高,接著再是酚類物質成熟、生成芳香成分。隨著葡萄一步步成熟,酚類物質的成熟度也會越來越高。人們甚至會用“連葡萄籽都熟了”來形容熟透的葡萄。用酚類物質完全成熟的葡萄所釀成的葡萄酒,擁有多層次的芳香成分,口感致密、復雜,即使伴隨著澀味和醇郁苦味,其口感也是讓人無比舒適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