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關數據顯示,澳大利亞葡萄酒已經超越法國,成為我國進口葡萄酒最大的來源國。在10年前,這簡直不可想象。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成功,首先是零關稅,其次是葡萄酒的移民政策刺激了酒類的銷售,“奔富”等品牌在中國的成功帶動了其他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澳大利亞充足的陽光,使葡萄非常成熟,釀造的葡萄酒,酒精度數高,香氣濃郁,果味甜美,口感飽滿,適合大多數人飲用。
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歷史比較短,但是表現卻非常強勁,產量與品質讓人刮目相看。二戰以后,這里的葡萄酒行業的發展速度驚人,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澳大利亞人口較少,所產葡萄酒大部分依賴出口。
澳大利亞歷史上被英國殖民,為滿足英國市場,在英國人鼓勵下,澳大利亞開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1788年,英國第一艦隊帶著葡萄藤抵達澳大利亞,種植于悉尼灣。但是當地炎熱的氣候與超高的濕度,給葡萄種植帶來巨大的影響。1825年,James Busby加入到當地的葡萄種植行業。由于對葡萄酒的狂熱,1831年他重返歐洲,收集了650個葡萄品種,種植在悉尼的植物園中。其中362種得以幸存。后來,James Busby將這些品種復制到悉尼附近的獵人谷的葡萄園中,隨后,這些葡萄藤的剪枝也被傳到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及南澳等各個地區。到如今,澳大利亞現存的許多老藤,都可以追溯到James Busby當年所帶來的老藤。
1828年,Wyndham酒廠在獵人谷成立,獵人谷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區。19世紀40年代,許多不同國籍的新移民,在澳大利亞的濱海沿岸、維多利亞州、西澳、南澳發展葡萄園,并建立起較具規模的商業化葡萄種植。19世紀末的根瘤芽蟲病肆虐全球葡萄酒產區,而澳大利亞孤懸南半球幸免于難,使得澳大利亞至今仍保有一些非常古老而沒有經過嫁接的葡萄藤。
由于19世紀末,澳大利亞葡萄酒主要用來出口英國,澳大利亞專注于釀造英國人喜歡的葡萄酒類型。比如一些甜的加強型酒。在那個年代,這些酒方便運輸,而且比起一些干型葡萄酒,這些酒更受市場的歡迎。雖然目前,澳大利亞的干型葡萄酒是市場銷售的主流,但由于這些歷史原因,這些加強型葡萄酒仍然是澳大利亞葡萄酒貿易的重要內容。在許多人看來,澳大利亞的加強型葡萄酒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加強型酒之一。
隨著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從19世紀中期開始,澳大利亞葡萄酒行業聚集在當今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南澳。許多來自歐洲的果家積極地推動葡萄酒行業在當地的發展,隨著更多的移民進入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飲用增加,行業從業人數變得更多,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澳大利亞本土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一直比較堅挺,其人均飲用量可達到美國的三倍,。
二戰結束以后,和平的年代出現了巨大的嬰兒潮,人們更熱衷于葡萄酒產區的發展,一些小型的酒廠在此時誕生,這些酒廠位于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與帕斯,雖然創辦這些酒廠的人士都不是專業的人士,但是他們的熱情,創造了一批頂尖的葡萄酒。
近幾年來,隨著大集團的崛起,澳大利亞葡萄酒越來越趨向于品牌化,這些大公司兼并了一些小酒廠,用集團化操作的方式將葡萄酒帶到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