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能激發人類情感的創作都可以叫做藝術。國畫當然是藝術,而且,是我國的藝術魁寶!葡萄酒呢?葡萄酒當然也是藝術,記得曾經讀到馮衛東先生一段微博:“97年的馬賽多細膩優雅、平衡濃郁、回味悠長,品試后竟讓我聯想廣東音樂名曲“平湖秋月”,那么自然那么纏綿。。。”便深有體會。馬賽多(Masseto)稱之為意大利的帕圖斯(Petrus),而帕圖斯則是法國“酒王之王”,可見此酒珍貴。而為喝此酒,馮先生特意從廣州飛去上海,可見此酒對于老酒鬼的吸引力。自古名酒如名畫,若想一親芳澤,那你必須馬上行動。藝術,總會帶給你一種沖動的感覺。
葡萄酒為什么能讓人如此陶醉呢,葡萄酒從葡萄樹冬眠開始,萌芽,發芽,開花,坐果,變色,采摘,經歷過酒農的潛心照料,任何階段都馬虎不得。因為,她會受到根瘤蚜的侵害,她會受到霜凍的襲擾,大風會使授粉的失敗,她會經歷灰霉的傷害,也會經歷大雨的洗禮,光照時間不夠,她就不夠成熟,也許,在采摘之前,一場冰雹會讓這些葡萄體無完膚,沒有人能保證他們在采摘之前是期侍中的那么完美。果農們對待這些葡萄,就象對待他們的王子與公主,生怕出一丁點的差錯。一切都是為了釀造出讓人欣賞與品味的佳釀。
釀造的過程自然更是創作的過程,釀酒師,就如一個畫家,從葡萄的篩選,破皮,壓榨,沉淀與浸皮就象是作畫前期的準備顏料,勾線筆,筆洗,各種筆,宣紙,刷子,墨水一樣。釀造什么品質的酒,要選用什么樣的葡萄,那可是馬虎不得。浸皮多長時間,將決定釀出酒的丹寧與顏色。也決定著一瓶葡萄酒的儲存能力。我想,畫家畫畫的時候,對于選用的顏料,用紙與墨,一定有許多的講究。
葡萄酒在成長的過程中,釀酒師需根椐酒的發展,根椐當地的法律規定,決定是否要加糖,加酸或者減酸,葡萄酒釀造完成之后,需要放在橡木桶中陳釀,來增加橡木桶帶來的風味。畫畫也一樣,在畫的過程中也需要照顧到整幅畫的細節,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現畫家對于作品的情感。對于畫人物,畫山水,各有不同的技法。葡萄酒中有一種釀造方法,就是通過增添乳酸菌,將尖銳的蘋果酸轉換為柔和的乳酸,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新的香氣,如黃油、榛子,從而使得葡萄酒更為平衡,帶來令人愉悅的口感。這與國畫里面的潤色、暈染、統染、渲染的技法是何等的相似。葡萄酒陳釀完成后需要裝瓶,而國畫畫完后需要裝裱。因為是藝術,你需要給他一個完美的藏身之所。
葡萄酒根椐顏色不同,可以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國畫根椐題材的不同可以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畫。國畫按技法的不同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葡萄酒根椐酒精含量可分為普通葡萄酒、加強型葡萄酒。
而欣賞葡萄酒與欣賞國畫一樣,更是會給人帶來藝術上的享受。欣賞國畫,要看氣韻。國畫的神氣與韻味能表現出來,那可不是一般的境界。就比如說,畫陶淵明,畫家通過各種技法,能表現出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我曾經去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看過朱耷的畫,通過鳥類的畫法,來表現自己出身貴族,藐視清庭的“傲氣”。這些畫都是有性格的,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心理震攝力,從而帶來對人生的思考。人生體驗豐富的人,對于藝術的領略能力更為深刻。對于品酒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葡萄酒的性格取決于種植區域的土壤、氣候、天氣、葡萄品種、葡萄的栽培與釀造。細節決定成敗,葡萄樹所在地的微小氣候對葡萄生長更加重要,比如,葡萄園所在地有水域、有森林、有湖泊、向陽的山坡、土壤表面鵝卵石等等,對葡萄都有影響。有時候我開玩笑說,釀酒師戀愛與失戀給葡萄酒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由于以上的這些不同,葡萄酒的性格當然不一樣,再加上釀造的方法,地方的特色、人文的不同,使得葡萄酒各具特色,從理論上來說,沒有兩瓶葡萄酒是完全一樣的。一瓶葡萄酒,經歷過這么復雜的過程,沒有豐富的人生體驗,根本無法體會出葡萄酒的美妙所在。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在一瓶簡單的甜葡萄酒與一瓶復雜的葡萄酒面前,挑選甜酒的機率總是要更大一些,因為他還沒感受到世道之艱,人生苦難。簡單的,甜美的就是他們對人生的全部體驗。就如看一幅畫,你如何叫一個孩子能理解畫里什么是“骨氣”。
一瓶好酒,需要平衡、變化、有余味,當然,更需要愉悅感、需要有較長的儲存能力。一幅好畫,當然也是一樣。中國畫線條的平衡與變化也決定著畫的品質。藝術的最終目的都是激發人類的情感,就象本人開頭所講,品酒,能夠感受到別樣的人生,那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欣賞一幅好畫,能給人有所領悟,這也是畫的價值所在。
葡萄酒與國畫,一個是西方的精髓,一個是東方的明珠,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平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