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端午節可不止于吃粽子、避五毒、賽龍舟,飲酒文化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那么古人們在這一天都會喝哪些酒呢?
其實,根據文獻記載以及歷代相傳下來的端午習俗,由于五月歷來被視為“毒月”、“惡月”,因此要在這一天飲雄黃酒、菖蒲酒、艾酒等,以禳毒除病。
01 雄黃酒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傳說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便將雄黃酒倒入江中去藥暈魚龍,保護屈原。隨后蛟龍果然被藥暈,于是人們抽其筋、剝其皮,之后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涂抹七竅,認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在家喻戶曉的《白娘子傳奇》中,許仙不也正是在端午節時,讓白娘子飲下雄黃酒后隨即現出蛇的原形么?
△ 雄黃石
在中國傳統醫學里,雄黃酒一直有驅妖避邪,殺蟲解毒的功效之說,還有“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的古語。但事實上,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是有毒的,在古時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
事實上,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雄黃酒也是用作消毒劑、防蟲藥居多,以祛毒解癢,殺菌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這里的“額頭王”便是指在孩子們額頭上用雄黃酒寫“王”字,以辟邪防疫。此外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也可以驅蟲趕蛇。
02 菖蒲酒
菖蒲又稱『劍水草』,生于水濱,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唐殷堯藩詩云:“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可證唐代已飲菖蒲酒。蘇軾大家在《端午帖子詞·皇太后閣六首》中也有作“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樂處,新月掛池臺。”之句。
△ 菖蒲
此外,在歷代文獻如唐代《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明代《本草綱目》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載有菖蒲酒的配方及服法。總而言之,菖蒲酒歷來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品,到了現代菖蒲酒多為九節菖蒲所制,也仍然是端午節時的特色酒款。
03 艾酒
民諺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俗,宋代的陳元靚曾在《歲時廣記·端午上》中寫到:“洛陽人家端午造術羹艾酒,以花彩樓閣插鬢,賜辟瘟扇、梳。”
△ 艾葉/艾草
其實,以艾葉或菖蒲制酒,或許要歸因于古時端午節之日,人們都會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以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由此,菖蒲酒和艾酒也就融進了端午節的特色酒文化中。
/ END /
文 / Anita
歡迎朋友圈分享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圖片選自公共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