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個月前,各個社交平臺都被一張海報刷屏:
就是這張CK新簽下的黑人大碼模特海報,讓我驚訝的不是她的外形,也不是她跨性別者的身份(沒有說這位模特不好的意思),而是時尚圈對“政治正確”的追求已經到了這個程度了?
所謂“政治正確”是指語言、行為、政策等不要冒犯少數族裔或其他弱勢群體。用大白話說,就是無論再小眾的人群,也要平等看待,不要歧視。“政治正確”一詞,這幾年最常提到的群體是黑人、跨性別人群、女性。
也是因為政治正確,現在美國影視作品里,反派幾乎沒有黑人:
邦迪創可貼將推出不同膚色的版本:
更不用說前陣子鬧得轟轟烈烈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了。
雖然政治正確的觀念幫助了少數人群少受到些偏見,但這幾年卻越來越變味,甚至變成一些人用來賣慘、要挾別人的工具。
我們來看看葡萄酒圈內的“政治正確”, 是正確還是耍賴,大家一起來評價下吧。
著名葡萄酒雜志《Wine Ehusiast》的一篇文章,發表于“Black lives matter”活動鬧得最兇那幾天,推薦了十幾家葡萄酒店鋪、酒吧。推薦原因不是性價比,也不是店鋪裝修或服務態度,只是因為:老板是黑人。
這就很有意思了,推薦了黑人店主的葡萄酒店鋪,怎么不順便推薦華裔店主、拉丁裔店主?就是因為黑人鬧起來最兇嗎?
另外,《Wine Industry Advisor》采訪加州的一位黑人女性葡萄園經理,這位女經理表示,他們葡萄園為了消除種族主義,公司文化包容多樣,而且招聘時,始終嘗試吸引有色人種的員工。
我想說有色人種又不是殘疾人,都弱勢到了需要企業特別優待了?
更耐人尋味的是,世界侍酒大師公會,簡稱CMAS(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s)決定以后不再稱呼通過考試的學員為“侍酒大師”(Master)。而且CMAS還在今年六月,承諾資助一個名叫“The Hue Society”的黑人葡萄酒組織。
因為CMAS的侍酒大師頭銜,“Master”一詞(多義詞,有主人的意思),讓黑人想起悲慘的奴隸制,主人能隨意決定奴隸的命運。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之后,CMAS被罵慘了,只好做出點表示。
這都是什么鬼?!用到“Master”這個詞的場合那么多,是不是都能去鬧一下?
葡萄酒是個小眾領域,上熱搜的概率遠遠比不上時尚圈、電影圈,甚至比不上創可貼之類的快消圈。但就是這么冷門的圈子,也有人無意或故意地從“政治正確”里受益。
怎么做才是“政治正確”?誰是弱者?怎么幫助弱者?永遠是社會的難題。
在我們的價值觀里,大家都傾向于認為弱者應該得到更多幫助。這卻讓一些人以“我弱我有理”的心態,明目張膽地要求特殊待遇。
比如女性是通常是弱勢一方,所以我們有婦女節。但有不少女性,打著女權的幌子要求“女人就該高高在上被寵被慣,男人就該當奴才花錢買買買”。
而且在給予弱者幫助時,很難把握度。
被特朗普政府取消的平權法案,由奧巴馬政府時期推出,鼓勵大學在審核入學申請時考慮種族因素,以促進校園多元化。但反而造成了對亞裔和白人孩子的歧視:同樣水平的學生競爭,學校很有可能選數量少的有色人種。為了表現“平權”,反而扭曲了招生公平。
對于“政治正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完結撒花。
感謝您閱讀今天的文章,
如有不當或錯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要是覺得還不錯,轉發留言鼓勵一下吧。
關于作者
棉棉的葡萄酒日記:WSET 3/奢侈品管理專業/常住法國/吃喝圈非著名人士。
#云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