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烏克蘭、羅馬尼亞、希臘等國家的葡萄酒正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一些展會,這些國家的葡萄酒在產量與品質方面也許不比知名產區的更好,但是別有風味,有的粗獷,有的纖弱,有的尚未被馴服,還有一些因為特殊的釀制工藝和獨特的包裝形式受到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關注。
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格魯吉亞葡萄酒月506萬升,增長超過45%,排名第九。而摩爾多瓦、烏克蘭、羅馬尼亞等國,對中國葡萄酒的出口也保持上升趨勢,體現出了一些小眾產酒國在中國市場上的價值。
但是,小眾酒在中國市場操作起來到底情況如何?酒商又該做好哪些工作才能獲得成功?
認知基礎薄弱,小眾酒產品的路還很長
據了解,雖然越來越多的小眾產品出現在了各類展會,但是做過的經銷商普遍反映做起來并不容易。山東酒商李飛表示,目前,發展與中東歐各國的雙邊貿易關系是國家的一項戰略,這也是我們能夠見到很多這方面產品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這些國家的葡萄酒產量小,單個酒莊和酒商的實力并不強,加上相關的官方推廣不夠成熟,所以大家也只是把這類產品作為一個嘗鮮的品類去做。
廣東酒商張明文表示:中國的葡萄酒市場仍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認識還不夠成熟,這些小眾產品雖然特色各異,但是人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很快的認同。
浙江的酒商王先生則認為:小眾酒如果想要做大做強,官方推廣必須要跟上。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的葡萄酒發展勢頭非常快,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優惠,一方面與這些國家葡萄酒組織的推廣密不可分。
綜合酒商們的觀點不難看出,目前格魯吉亞等小眾產酒國的小眾產品存在著官方推廣弱、葡萄酒市場成熟度不足以及特色提煉不夠鮮明的三大難題。
突出產品特色及性價比,破解推廣難題
至于如何破解小眾國家小眾產品的推廣難題,廣州的經銷商王慶華認為,小眾酒想要做好,品牌建設不可或缺。小眾之所以為小眾,就是因為產量少,特色鮮明,因此,特色提煉非常重要,并且做好定位,要讓它成為一種特定人群的需求性產品,并且帶動圈子的消費。
而江蘇酒商曾華表示,小眾葡萄酒的政策一般比較靈活,拿來作為一種補充產品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與平時做的法國,澳大利亞等產品一起推廣反而更能體現出特色和性價比。
另外,也有一些酒商表示,小眾酒因為自身的特點,并不適合單兵作戰,在形象打造過程中要抱團形成影響力。而從今年秋糖來看,中東歐板塊葡萄酒有以整體形象出來布展的動作,有意克服自身的弱點。